回溯邕城千年文脉!南宁孔庙传统文化公益研学大讲堂开讲

9月6日,南宁孔庙传统文化公益研学大讲堂“我与国学有个约会”特别推出“史览邕州·志说南宁”系列讲座。文博专家以历史为经、志书为纬,围绕宣化县学与敷文书院,带领听众回溯邕城千年文脉。

“南宁宣化县学是古代宣化县官学核心,敷文书院则为明清文人讲学胜地,二者皆见证了南宁文脉传承。”讲座中,文博专家李文结合相关史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宣化县学及敷文书院的历史沿革,并讲述了王阳明在广西办学期间的逸闻轶事。

据悉,王阳明大力推行文教,在南宁府宣化县(今南宁市主城区)等地创办书院,讲授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思想。其中,在南宁府创建的敷文书院影响最为深远。

敷文书院秉持开放讲学的宗旨,无论是书院学生还是普通百姓,凡愿听讲者皆可入内聆听,开创了地方文教繁盛之局面。尽管敷文书院在之后数百年间屡经兴废,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然其教化遗韵不绝。如今,南宁市北宁街墙面上仍嵌有“王文成公讲学处”石碑,它见证了当年王阳明讲学之盛况与思想传播之深远。

李文还分享了王阳明偏好居住在岩洞的原因:一方面是广西岩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且古代已有利用洞中微量元素疗疾的“洞穴疗法”;另一方面,洞中环境清静,适合静坐思考、参悟道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一生活习惯,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简约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至今,青秀山仍保留着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所刻的“阳明先生过化之地”摩崖石刻,该石刻是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表彰王阳明以文化教育感化民众的贡献。“我常去青秀山,却从未注意到这块石刻。”市民秦先生表示,此次讲座让他受益匪浅,下次再去青秀山时,一定要前去寻访,触摸王阳明留下的历史痕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43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