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大爱绽放!南宁两位志愿者同时同地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9月上旬,南宁上演了一场温暖的“生命接力”——“00后”小冯与“80后”罗老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用爱心为血液病患者送去新生希望,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绽放出双倍光芒。9月的南宁,因这两场特殊的捐献,充满了温情。

alt

小冯(左二)、罗老师(左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小冯的大爱之心,源于长期的志愿服务经历。作为曾获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生,她不仅在学业上名列前茅,还主动将课余时间投入公益事业。一次刷短视频时,她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帮助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的故事,视频里患者康复后的灿烂笑容,深深烙印在她心中。

带着对这份大爱的向往,小冯查阅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在一次献血时,直接提交了入库申请。然而,捐献前她面临一个现实难题:住院时间与考试时间恰好冲突。一边是关乎陌生人生死的捐献,一边是关系个人前途的考试,小冯没有丝毫纠结,第一时间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主动咨询“能否根据考试间隙调整注射动员剂的时间”。

alt

小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她的需求反馈给医院后,医护团队特意为她制定了灵活方案,让她既能按时备考,又不耽误捐献准备。整个协调过程中,小冯没有一句抱怨,始终积极配合沟通,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罗老师与公益的渊源,要追溯到18年前的第一次无偿献血。作为高校教务处工作人员,他日常工作繁杂,需协调课程、组织考试、处理教学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但再忙再累,罗老师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献血,累计献血11次,献血量达4000毫升。

2021年的一次献血中,医护人员提及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拯救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命,罗老师当场填写表格,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救人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情。”他这样说道。

当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罗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他深知,健康的身体是顺利捐献的前提,于是调整作息时间,严格管理身体,让各项指标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为这场生命的“接力”做好了充分准备。

alt

罗老师与家属合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87 图片:南宁市红十字会 记者:韦薇 通讯员:杨桢 李翠华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