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发有为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上获悉,广西以平陆运河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区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平陆运河预计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
广西坚持“通江达海、整体规划、一次建成、系统运行”的理念,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平陆运河建设在技术与管理上实现多项突破,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智慧运河建设期平台已建成;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工程建设与运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全面推动技术标准建设,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及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截至9月10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592.5亿元,占总投资的81.5%。其中,土石方开挖、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航道工程分别完成总量的92.2%、92.8%、81.3%,预计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领导小组框架下,广西专门设立运河经济带建设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带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规划,配套印发实施沿线产业园区建设、文化和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等专项规划。在各市各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下,经济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已打造形成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形成粮食、糖业、水果等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比亚迪新能源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核心区6市工业总产值达1.29万亿元,占全区的48.5%,拥有国家级产业园区11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区15个。
广西充分发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战略牵引作用,强化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水运互联互通,推动全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截至2024年底,全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19.87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突破2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达5868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407公里。北部湾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10。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稳步增长,年开行班列数量超一万列。长洲船闸年过货量排全国天然河流首位,邮政业务量增速跃居全国第一。全区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广西从祖国的“西南边陲”跃升成为面向东盟的“交通枢纽”。
据悉,运河建成通航后,广西在硬件上将完善航道、港口等设施,保障船舶通行顺畅;软件上出台《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助力货运便捷高效;同时,研发江海直达船舶,目前已完成5000吨级多用途船型设计,示范船加速建造,力争实现运河建成后“水中有船、船里有货、货通八方”的目标,让这条黄金水道真正惠及沿线群众和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