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插图AI生成)
金秋九月,潮起南宁。今天,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盛大启幕。
这一次,人工智能作为“主角”,为走过二十一载光辉历程的东博会、峰会注入全新动力。
一个新时代的大幕,已然开启。
这不是又一年“21+1”式的惯性延续,而是一次深刻的范式跃迁。21年来,中国与东盟共同见证了“南宁渠道”如何成长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黄金通道”,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而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中国与东盟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当单边主义肆意蔓延,地球的另一端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在传统经贸的航道上筑起壁垒,中国与东盟的选择清晰而坚定:携手开辟新航道。
这条新航道,以澎湃的算力为引擎,以海量的数据为根基,以先进的算法为风帆。本届盛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既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更是面向实践的联合行动。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农业,从跨境电商到数字金融,从城市治理到低碳转型,数字技术正重塑中国与东盟合作图景,拓展共赢空间。
中国与东盟超越地缘政治的浅滩与迷雾,合作的疆域从陆海延伸至云端,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疆界。这是中国与东盟在百年变局中,携手前行、共创增量、共享未来的东方智慧与战略远见。
1 二十一载同行:从“南宁渠道”到“数字丝路”
5月25日,T8701次列车从中国南宁驶向越南河内,宣告时隔5年后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正式恢复。
9月5日,中越边境凭祥友谊关口岸,满载机电产品与东南亚水果的车辆川流不息,智能化通关系统运转高效。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来自柳州的汽车零部件7小时内抵达钦州港东站,再出海驶向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这样的图景,正是21年来“南宁渠道”愈发畅通的生动写照。
“南宁渠道”,是一条互信之路。南宁作为距离东盟最近的中国省会城市之一,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20多年间,东博会、峰会见证了双方从互联互通到民心相通,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的历程。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出席第21届东博会、峰会开幕式时谈到:“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涵盖更广泛的合作领域、更多不同部门的经济参与者,符合继续创造繁荣、惠及双方民众的共同利益。”
“南宁渠道”,还是一条繁荣之路。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新兴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峰会首创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机制,已成为企业高效对接区域资源的“顶级通道”。
“南宁渠道”,更是一条开放之路。东博会、峰会已成为双方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经贸盛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东博会、峰会已累计迎来201位国家领导人、4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吸引超过130万客商参展参会,成为深受欢迎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成为亚太地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
历史的潮水奔涌向前,“南宁渠道”正延展为“数字丝路”。
近年来,广西抢抓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机遇,与9个东盟国家建立技术转移机制。2025年上半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达4420亿元,同比增长30%,稳居全国西部省区和边境省区第一。数字互联,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4月,马来西亚MYEG集团与中国广西北投信创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实验室。“实验室首个重大项目是马中国家数字身份互认。”MYEG区块链平台Zetrix的联合创始人拿督法兹里·沙阿说,广西是连接中国先进人工智能资源与东盟市场需求的关键纽带。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今天的南宁,不仅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会客厅”,更是共建数字未来的“新坐标”。“南宁渠道”,因开放而兴盛;“数字丝路”,因创新而广阔。
2 AI唱主角:从“山水相连”到“数据相链”
如果说互信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根基,人工智能则正在成为新的纽带,让双方从“山水相连”迈向“数据相链”。
在第22届东博会、峰会上,AI无疑是“主角”。
国内首个会展智能体“AI会展”上线,具有突破意义。它的推出不仅为会展行业数字化树立了新标杆,更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从“硬件连接”迈向“智能联动”,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提供了数字基础支撑,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自治区元宇宙联合会会长蒋明表示,广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会展”,打造合作交流的新样板。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万平方米的AI专馆内,近200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带来约1200项前沿产品:全球首款消费级AI+AR眼镜、全球首台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全球首个机器人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源启元大模型”等AI首发产品,亮点多多。
这不只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合作的舞台。今年,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带来卫星通信、智慧农业、教育医疗等应用成果,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同一展馆里切磋交流,构成跨越国界的科技大集。
不仅展品亮眼,机制创新同样令人瞩目。东博会期间,将首次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部长们将围绕AI区域合作进行对话交流,拟达成建立定期对话机制的共识。
会场之外,浓厚的创新氛围扑面而来。同期发布的“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聚焦具身智能、AI应用和基础设施三大赛道。与此同时,文旅、汽车、数智健康等AI赛事相继举行,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在加速,合作空间不断拓展。
“AI不仅是科技的较量,更是合作的桥梁。”来自泰国的青年创业者阿披拉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已深刻感受到“跨境AI合作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赋能,让数字丝路延展更广。南宁五象云谷智算中心部分算力已远程支持新加坡科研项目。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座教授文勇刚认为,“广西不仅是中国通向东盟的桥梁,更有潜力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东盟数字应用的关键枢纽。”
人工智能已成为合作新纽带,让中国与东盟从物理空间的“山水相连”,迈向数字空间的“数据相链”。
3 企业为主体:从“数智撮合”到“黄金通道”
在东博会、峰会的舞台上,企业始终是最鲜活的“主体”。
9月15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东博会布展正酣。华为工作人员忙着调试搭载最新鸿蒙系统的折叠屏电脑,旁边一辆未来感十足的智能汽车缓缓驶入展位。阿里云的工程师在布置通义大模型的展示大屏和AI Stack一体机设备,为呈现“云上智能”的震撼体验积极准备。
东盟各国展位同样热闹。文莱医渡科技在调试医疗AI大屏,实时演示智能诊疗数据处理;马来西亚环球通讯团队现场测试信号覆盖;新加坡格步用交互地图展示区域智慧出行应用。
今年峰会持续完善“政商对话—产业对接—服务保障”全链条体系。数智撮合与务实对接并行,“南宁渠道”与“黄金通道”相映成辉。
作为峰会的“金字招牌”——“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再次聚焦数字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高层对话推动政策与项目紧密衔接,打通了政企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近日,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章新刚参加东博会配套活动——“人工智能+汽车”创新大赛时表示:“我们在马来西亚开拓智能驾驶市场时,面临人才匮乏和供应链短缺问题。但依托广西的算力和产业链布局,可以少走弯路。”
一项项签约落地,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越南一家水果进出口公司与广西冷链企业合作共建仓库,预计带动千余人就业。文莱一家海产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打通销路,产品直抵中国消费者餐桌,该企业代表说:“东博会让我们直面中国客户,让合作更接地气。”
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喻友平深有感触:“这里的营商环境和高效审批,让我们感受到‘南宁速度’与‘南宁诚意’。”越来越多企业把目光投向广西,把东博会当作走向东盟的重要平台。
二十一载携手同行,从“南宁渠道”到“数字丝路”,中国与东盟不断拓展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从“山水相连”到“数据相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动能;从“数智撮合”到“黄金通道”,企业以务实合作开辟更加宽广的未来之路。
第22届东博会、峰会,不只是国际展会的延续,更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站在数智赋能的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必将携手书写互信互助、开放共赢的崭新篇章,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