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铸魂立心御外侮——广西文化抗战特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5号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共展出文物及资料146件(套),珍贵历史图片300余幅,并借助AI技术动态呈现抗战时期的美术作品。据悉,展期将持续至11月18日。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既是抗战烽火中的战略屏障,更是文化抗战的精神高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社会团体汇聚广西,高举团结抗战旗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化救亡运动。
依托馆藏与全区革命文物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精心策划本次展览,通过“红色领航 共筑长城”“以文为剑 思想烽火”“以艺为锋 唤醒民众”“以教铸魂 传承薪火”四个单元,深入挖掘抗战时期广西文物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系统梳理抗战文化发展脉络,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地文化机构、团体与广大群众共同推动的抗战文化运动。
此次展出的文物涵盖报纸、刊物、标语、美术作品、教育文献等多种类型,对应新闻、出版、艺术、教育四大领域,展陈方式也颇具创新。“我们在展厅中复原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广西省立艺术馆、生活书店、岩洞学校等多处与广西文化抗战紧密相关的历史场景。”展览策展人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与展览部工作人员曾旭介绍道,展览还融合了纪录片、官方媒体报道、老电影片段等多元展示手段,尤其是借助AI技术,让抗战时期的国画、版画、漫画等经典美术作品真正“活”了起来。
只见徐悲鸿《墨马图》中的骏马挣脱静态束缚,奋蹄疾驰,马尾飞扬,那奋勇向前的力量,仿佛仍在激励一代代人的斗志与雄心;张在民木刻版画《全民抗战》中的劳动人民,好似正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声声铿锵;蔡迪支《桂林紧急疏散》所记录的历史瞬间,在动态演绎中重现民众紧急转移的紧张场面;廖冰兄《抗战胜利》连环画中的人物跃然纸上,其诙谐生动的故事场景,令人不禁会心一笑。
展厅内特别设置了南宁晚报“文物里的烽火记忆”系列报道阅读区,该系列报道于今年8月18日至9月1日连续刊发,通过“报展联动”的模式,营造多维度的观展体验。观众不仅可以驻足观赏1936年桂西区抗日救国分会筹备会《敬告群众书》、抗战时期进步刊物《野草》等珍贵实物,更可借助报纸的深度报道,透过专家解读、文献梳理与故事化叙述,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时代价值,深入感受抗战精神的力量,让历史记忆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