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红包’链接可不能随便点!”“个人的网络账号和密码一定不要随便透露!”……9月18日,自治区公安厅在南宁火车东站举办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活动。活动现场,民警布置了宣传展台,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与广大市民零距离互动,共筑清朗网络空间,将网络安全知识“打包”送到市民手中。
活动现场。记者 陆增安 摄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数智互联,共享共治”为主题,立足公安机关职责和执法实践,介绍2025年“净网”“护网”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紧密结合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旨在增强广大网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普及网络安全相关法律知识,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在活动现场,民警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市民对网络违法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防护技能,并从如何辨别网络虚假信息、保护个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到结合当前高发的网络诈骗类型结合实际案例,用接地气的语言向群众讲解识别和防范技巧。
同时,民警用群众“容易懂、愿意听、想参与”的短视频、展板、宣传小册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公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反诈知识等,全面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所有网络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惩处。”自治区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林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个人信息保护到资金安全,公众应高度重视自身在网络空间的安全。面对不断翻新的网络违法犯罪手段,公众要增强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比如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