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2025年南宁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南宁市第二中学凤岭校区召开,总结交流经验和做法,构建更加完善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推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会上,南宁市公安局围绕校园安全协同育人工作,南宁市妇女联合会聚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教协同工作,依次进行了工作经验介绍,为与会人员展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在学校教联体建设成果展示环节,南宁市第二中学展示学校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诠释教育基地与学校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广西科技馆则展示了科学教育协同育人发展新路径,凸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与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也分享了双方凝聚育人合力的创新成效。他们从大思政课的铸魂育人、科学教育的创新启智,到法治教育的固本强基,为大家全景式、多维度地展现教联体建设的成果。
“一直以来,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开展亲子活动,与广西科技馆联合开发科学实验课程,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形成多方参与的育人格局。”南宁市逸夫小学教育集团鲤湾校区副校长陆波介绍道,“参加推进会后,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方向,将着力完善制度保障、深化资源整合、提升专业能力。”
“推进会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现途径。”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梁圆表示,未来将积极开发更多学生家长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制作普法公益视频等方式,为“教联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教联体’的活力在于家校社‘拧成一股绳’,唯有各方紧密合作,才能实现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南宁市第二中学校长黄幼岩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顶层设计,拓展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优化学校智慧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强化家校社联动机制,让协同育人的覆盖面更广,教育效果更突出。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一直以来,南宁市坚持推进部门“共”领、学校“共”育、家庭“共”责、社会“共”联的教联体建设,探索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南宁模式”,以高质量家庭教育工作助力“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品牌建设。南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推进会来自教育系统与不同单位协同的成果,为全市‘教联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未来,要立足政治站位新高度,系统总结协同育人显著成效,强化政府部门协同育人统筹力度,发挥学校育人主导作用,用好育人资源,推动家校社全面育人;还要深刻认识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