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由南宁市外事办组织的“南宁渠道”·Ai解决方案国际交流市集在南宁沃顿国际大酒店举行。21家参展企业现场呈现26项面向东盟国家人工智能服务需求的案例,涵盖教育、农业、交通、工业制造、科技、政务服务等18个领域。
据悉,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东盟AI需求的案例市集。案例均来自已入驻或意向入驻南A中心的中国企业,围绕东盟各国所需,提供切实可行的AI解决方案。目前,已有19项案例在东盟国家成功落地,其他案例正在积极推进。
企业工作人员展示AI服务产品。记者 吴潇 摄
多元案例 广泛赋能
一键生成视频广告、AI赋能公共服务、旅游智能伴侣、植物病虫害智能识别……本次市集展出的AI案例覆盖领域广泛,兼具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清晰的应用前景,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融入千行百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泰国、越南相关机构合作,在油茶种植区开展有害生物调查,借助自主研发的AI识别技术精准判别病虫害并提供防治建议。“我们开发的‘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油茶有害生物智能识别’App,支持中、越、泰三国语言文字,可识别超过80种有害生物,实现从传统经验向人工智能的跨越。”该院正高级工程师邹东霞介绍。
杭州知行元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的AI商业影像平台,品牌营销经理朱曰婷表示:“平台针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市场提供高效多语种AI视频广告生成服务,已帮助多家企业在Shopee、Lazada等平台上提升销量与转化率,助力品牌迅速开拓区域市场。”
针对东盟地区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趋势,浙江云澎科技有限公司推出“AI+中医药”项目,涵盖智能中医辨证机器人与全链路供应链体系。公司副总裁叶靓说:“产品已在新加坡中华医院投入使用,实现舌诊、面诊、脉诊智能化,并将AI体质辨证与药膳、茶饮等场景推广至新加坡、马来西亚,致力打造‘可流动的智能中医’。”
本土力量 区域协同
本次市集中,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青核共振科技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耀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万辉文旅产业发展(广西)有限公司等广西本土企业展现出依托南宁区位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落地东盟的重要作用。
广西青核共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杜思琦介绍:“公司深耕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与马来西亚教育部共建教育资源智能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匹配和精准识别。公司还联合马来西亚高教部,研发职业院校的AI课程体系,培养数字化人才,并联合国立大学开展医学智能体研究,推动前沿技术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林峰介绍:“在我们的‘剧小白’共创平台,只需输入500字故事设定即可一键生成上百集短剧,用户还可以选择动漫风、写实风等不同画风。目前公司正与越南VSTV洽谈合作,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AIGC短剧内容。”
万辉文旅产业发展(广西)有限公司正与一家文莱企业洽谈“东南亚旅游人工智能伴侣”合作项目,将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AI文旅智能体。公司副总裁朱权表示:“该智能体计划通过AI算法整合车辆库存、游客需求等数据,破解‘找车难、还车难’问题,提供行程智能规划、本地美食与活动推荐、实时场景指引等功能,并建立跨语言沟通辅助,精准解决语言障碍。”
平台聚力 “渠道”联通
南宁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正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南宁渠道”,持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输出的广度与深度。本次市集中,各地企业纷纷表示,通过东博会平台,中国与东盟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联”共享。
广西耀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本届东博会上与泰国企业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有望推动新项目在泰国落地。公司讲解员陈薪羽介绍:“我们的HiView平台以AIGC技术赋能内容创作,打造独具特色的AI内容产品,覆盖娱乐、文旅等多领域长短视频内容。今年6月,平台登陆柬埔寨,推出该国首部AI微短剧,市场反响热烈。东博会与‘南宁渠道’为我们拓展东盟业务提供了强大支撑。”
“东博会促进了国内企业与东盟国家需求方的交流对接。我们发力开发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协助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农场实现标准操作流程,提升榴莲、小番茄等特色农作物的产量。”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林中达表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让农业生产摆脱“靠天吃饭”,帮助农业增产增收。
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认为,东博会是非常好的合作交流平台。“我们正与缅甸仰光计算机大学对接,计划开发一套人工智能翻译系统,解决缅甸语、英语、普通话之间文本和语音实时翻译问题。”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欣旸表示,公司将在南A中心设立办事处,加强产品对接与语料收集,持续提升面向东盟的翻译服务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