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人工智能+医保健康”专题展举行重要活动——全球首款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新闻发布会。该装置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和手术室团队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广西心脏瓣膜病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心脏瓣膜病是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瓣膜置换手术中,生物瓣膜清洗环节长期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标准不统一、潜在风险大等问题,直接影响手术质量与患者远期康复。作为从业三十余年的心脏外科医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对此有着深刻体会:“传统人工清洗的力度、时长、药剂残留量存在人为差异,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长远生活质量,这是临床亟待突破的瓶颈。”
针对这一痛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动医工深度融合,郑宝石教授团队联合临床与工程技术力量,历经无数日夜攻关,成功研发出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该装置已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从“人工经验”到“智能标准”的跨越,改变了传统清洗模式。
发布会上,研发团队详细介绍了装置的核心优势,其在精准度、安全性、效率上的突破,为患者、医院、医保带来多重价值。
精准与标准并存。通过预设清洗时间和智能监控系统,机械臂可精准控制清洗轨迹与速度,消除人为操作差异,确保每一枚瓣膜的清洗效果一致且安全可靠,为手术质量筑牢“第一道防线”。
安全与预后兼顾。装置能高效清除生物瓣膜上的戊二醛残留,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发热、瓣膜早期钙化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二次手术概率,显著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质量,让“心”希望更持久。
高效与赋能并重。装置支持一键启动、全程智能监控,将医护人员从繁琐重复的清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诊疗与照护中,同时大幅优化手术室运转效率,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