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记者跟随“云说壮美——相约东博会”采风团走进崇左市,以“壮族文化传承”“边关风情体验”“乡村振兴实践”为主线,深入探访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德天(板约)跨国瀑布及蓝洞跨国瀑布咖啡景区,见证崇左市在文化保护、生态旅游、基层治理与产业创新中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非遗,千年岩画“动”起来
走进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采风团就被博物馆按照1∶1比例制作的宁明花山岩画局部艺术仿真崖壁所震撼。这些岩画生动记录了先民们祭祀祈福的庄重场景,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姿态各异,有的手持器物,有的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瞬间穿越千年,感受到骆越文化的厚重与神秘。
“云说壮美——相约东博会”采风团走进崇左市壮族博物馆。记者 唐艺文 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的核心解读窗口,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突破静态陈列,通过3D投影、AR互动等技术,将博物馆的静态岩画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场景:游客在“天书释义”展区轻触屏幕,2000年前的骆越祭祀画面便动态重现,铜鼓声、踏歌声交织成沉浸式声光秀;在“骆越神笔”互动区,观众可操控虚拟角色攀爬陡峭崖壁,体验古人在绝壁上绘制岩画的艰辛与智慧,在互动中深化对非遗的了解。科技赋能让千年岩画“活”了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骆越神笔”互动区。记者 唐艺文 摄
跨境共融,跨国瀑布见证中越情谊
午后,采风团抵达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板约)瀑布。德天跨国瀑布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三级跌落,宽达200余米,纵深60余米,水流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乘竹筏溯流而上,水珠扑面而来。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大部分时间看似两座瀑布,实则汇入同一水潭。夏日丰水季节,两座瀑布连为一体,形成“瀑分两国、情却相依”的独特景观,成为中越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生动象征。
德天跨国瀑布水流如万马奔腾。记者 唐艺文 摄
2024年,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也应运而生。她们每天在景区内巡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为游客答疑解惑。此外,女警队还发挥本地壮话、英语、越南语等语言优势,为景区游客提供贴心帮助,成为中越边境社会治理与人文交流的友好使者。
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正在工作中。(硕龙边境派出所供图)
文旅融合,“蓝洞咖啡”奏响乡村振兴新曲
“这里不仅能喝咖啡,还能穿越溶洞,探访中越界河最窄处!”在大新县硕龙镇的蓝洞跨国瀑布咖啡景区,采风团体验了一把“躺平式”旅游。这个占地200亩的文旅项目,将咖啡文化与喀斯特地貌完美融合,打造成了一处充满诗意的休闲胜地。
中越界河潺潺流水。记者 唐艺文 摄
咖啡吧台设置在山洞内,洞内恒温凉爽,钟乳石形态各异,身处其中品尝咖啡成为一种奇妙的体验。沿着蜿蜒的山林栈道前行,潺潺流水声相伴,景色迷人。沿岸设置的休闲座椅、沙发床、懒人沙发和观景台等,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游客们可以舒适地坐在座椅上,或者慵懒地躺在沙发床上,手捧一杯咖啡,感受着微风拂面的轻柔,聆听着瀑布轰鸣的壮丽,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蓝洞跨国瀑布咖啡景区通过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绿水青山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
游客在蓝洞跨国瀑布咖啡景区沿岸设置的休闲座椅上休息。记者 唐艺文 摄
从花山岩画的静态保护到蓝洞咖啡的动态创新,从跨国瀑布旅游合作深化到女警先锋队共治护航,崇左在山水之间解锁了民族文化传承与边疆发展的密码,彰显出边疆地区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无限潜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