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各个展馆人潮涌动。各国语言的交谈声、商家热情的吆喝声、观众的咨询声、科技设备运转的轻微嗡鸣声等,交汇成一首迷人的交响曲。在这里,贸易与合作双向奔赴,文化与科技交融碰撞,人工智能大放异彩,一个更具活力与创新的东博会正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9月20日,第22届东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人来人往。记者 潘浩 摄
组团式“淘货”不亦乐乎
趁着周末时光,不少观众组团开启逛展模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各安检口和展馆,随处可见拖着购物车有备而来的“扫货大军”。“公众开放日里,很多参展商都会让利促销,现在去逛展‘扫货’正是好时机。”杨女士兴致勃勃地说。
东盟国家好物吸引观众“扫货”。(彭寰 摄)
上午10时30分许,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各场馆已是人头攒动。“已支付1.63万元,我现在就叫物流公司人员来搬运家具。”在印度尼西亚馆,黄女士购买了梳妆台、餐桌和衣柜3件套印度尼西亚产柚木家具。她说自己前几天逛展时已相中这套家具,趁着公众开放日价格下调便赶紧“出手”。
走进缅甸展区,一块块翠色欲滴的翡翠玉石吸引众多玉石爱好者驻足挑选。覃女士和同伴手持放大镜,正端详一件翡翠手镯。“今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心仪的款式,团购价要比商场里的更优惠。”覃女士兴奋地展示着刚入手的手镯。
“来,我把钱转给你了。”黎女士与同住在一个小区的5名“宝妈”一同逛展。经过与参展商讨价还价,她们购买了6筒马来西亚产咖啡豆。“组团逛展购买商品,能在价格上获得优惠。”她笑道。
人们满载而归。 记者 宋延康 摄
打卡式参观先进技术产品
公众开放日不只是买买买,一些专业人士还专程来展会捕捉行业信息,寻求发展先机。
希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制的超越野飞行摩托“希龙1号”HL-1吸引许多观众排队打卡。“希龙1号”是全球首款陆空一体的三轮超越野飞行摩托,在医疗急救、应急救援、军警巡查、低空文旅、飞行体验、个人出行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工程样机已于今年8月28日首飞成功,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
“从东博会首日到公众开放日,这款三轮超越野飞行摩托已有近200台的意向订单。”该公司总经理廖郭平表示,东博会为产品打开东盟市场提供了平台,许多东盟国家客商对该产品十分感兴趣,认为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因为东南亚有很多岛屿,有的岛屿之间的距离只有几公里,飞行摩托车可以飞跃过去,落地后又能接着骑行”。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也吸引了不少消防工程行业客商的目光。该款机器人可轻松跨越障碍,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有效解决消防救援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该公司销售经理姜晓朋介绍:“这款于2017年成功研发的消防灭火机器人产品技术非常成熟,通过东博会平台,东盟国家客户能够体验并深入了解我们的产品,有助于我们打开海外市场。”
沉浸式感受前沿科技魅力
今年的东博会,AI成为最大亮点,不少家长在公众开放日带着孩子前来感受,在孩子心田播下一颗科技的种子。
观众胡忠华与孩子来到中国中车展位参观学习,孩子对动车、地铁、有轨列车非常感兴趣,一直用智能手表拍照。胡忠华说:“我带孩子来感受AI给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AI时代发展脉搏。逛展也有益于孩子了解装备制造、高科技、食品等各行各业,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从小树立理想目标。”
“AI智能眼镜太神奇了,镜片上还能投影字幕。”小学生梁冠远兴奋地与父母分享感受。梁冠远的父亲说,带孩子前来逛展,就是想让他体验科技乐趣,激发探索智能科技的热情。
“如今的高科技产品太多了。”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7展厅智能装备(食品加工及包装设备)展区,观众黄海感慨道。黄海是百色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培训班学员,该校组织了40多名学员前来南宁逛展,了解与现代农业有关信息。
展会上,一群大学生的身影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东博会研学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东博会,感觉非常有趣,这里汇聚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特色产品和科技发展成果,让我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活力,同时加深了文化认知。”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大一学生杨依宁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