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丰”景喜人。9月21日是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公众开放日的最后一天,大批市民游客涌入展馆观展、“扫货”,感受盛会的精彩。本届东博会公众开放日不仅延续了往届盛会的高水准,更在服务水平、文化交融互动、经贸合作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魅力十足的国际盛宴。
在AI专馆,机器人跳起“再见之舞”。记者 潘浩 摄
企业收获颇丰
展望合作新篇
东博会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和交流合作平台。第22届东博会设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汇聚60个国家3260家企业参展。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参展商均表示,本届东博会收获满满,期待明年再相见。
在绿色低碳展区,众多观众驻足打卡拍照。一个个风电、光伏、农林废弃生物质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为国内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提供便利条件和平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广西环投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展出的全自动塔筒检测机器人等产品,能以垂直方式对风力发电塔筒等进行高空爬行作业。该公司副总经理谷岳说:“今年,我们公司与泰国皇家水公司、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签订了合作项目。AI产品获得国内外参展商好评。”
在智能装备(食品加工及包装设备)展区,广西天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管农春梅表示,企业研发生产的智能烘干设备已销往越南市场,在今年东博会上,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采购商对公司展出的产品均产生浓厚兴趣。
东盟国家参展企业寻觅更多合作商机。“今年我们与中国广西、广州、云南的商家达成了代理销售燕窝的合作意向。”马来西亚参展商陈文杰表示,希望通过东博会这个平台,把优质的燕窝产品推广到中国市场。
提升服务水平
优化参展体验
今年东博会,南宁创新运用数智技术,提升智能服务水平,优化中外宾客、参展商和观众的参会体验。
“安检设备很智能,出入更便捷了!”公众开放日,市民黄女士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安检口仅用十几秒就通过了安检。东博会期间,南宁警方引入AI智慧安检系统助力安保服务工作,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大幅提升安检通行效率。
AI智慧安检系统整合智能图像识别、实时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多个活动场馆的安检联网和跨区域系统管理,助力安检员识别违禁物品,实时反馈各安检口运行情况。此外,还能分析人流数据,指导现场执勤警力分流观众,从技术层面有效避免拥堵,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拉近彼此距离。针对往年安保服务中执勤民警辅警与外国宾客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今年南宁警方指导执勤人员在手机上安装实时语音翻译软件,解决跨语种实时沟通难题,更好地为外国宾客提供帮助。“安全好,生意好,人心好,中国very good!”一名外籍宾客对提供帮助的民警称赞道。
在东博会场馆内外及各交通节点,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100多名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其中不乏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盛会期间,我市共设置46个城市志愿服务站,1080名“小青芒”以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为各界宾客带来安心、顺心的参会体验。在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南宁地铁警方加强执勤防护、疏导人流,设立便民服务台,提供简单医疗、急救应急、多语种翻译等便民服务。
文明互鉴共赢
开放共创未来
“网友们,我现在在印度尼西亚馆,这是公众开放日普通观众拎着大包小包涌入场馆购物的场景,您想看哪个国家的展馆,请把要求打在屏幕上……”在东盟国家商品展区,一群直播博主手持支架,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展位间。
博主“桂林阿牛哥”从东博会开幕当天起,连续5天“泡”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对各展馆进行“云游”直播。借助东博会热点,他的直播间连续几天在线观看人数超2万人。博主们用直播镜头让广大网友了解东博会盛况。
参观者黎小琳表示:“东博会让我看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外国友人交流,不仅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更让我拥有开放包容的心。”
在东博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相聚一堂,共同见证开放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
随着最后一批观众满载而归,本届东博会公众开放日落下帷幕。但中国与东盟的故事仍在继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正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