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月饼市场如期进入消费旺季。今年南宁的月饼市场态势鲜明:200元以下的简约硬纸板礼盒成为主流,螺蛳粉味、百果玫瑰味等创新口味层出不穷,而印刻着老南宁记忆符号的“新中式”礼盒,凭借其收纳、挂画等实用功能深受青睐。昔日高价月饼难觅踪影,“高性价比”与“新中式”成为消费关键词。这一系列变化,正是月饼市场已告别浮躁、回归食品本身价值的生动写照,并传递出3个清晰的市场信号。
政策划线,为市场卸下浮夸“包袱”。月饼市场曾一度被过度包装的歪风所裹挟,红木礼盒、贵金属饰边等“奢华配置”屡见不鲜,捆绑茶叶、红酒等销售催生出诸多“天价月饼”,既背离文化传统,又造成资源浪费。国家出台规定为包装层数和材料划定“红线”,成效显著。如今,繁复内衬多被简约塑料托盘替代,华而不实的包装与捆绑消费累赘大幅减少。高价月饼的消失,正是政策有效治理、引导市场褪去浮夸外衣的直接体现,让月饼回归“好吃不贵”的初心。
观念回归,理性消费取代“面子执念”。过去,受“面子消费”驱动,月饼礼盒的奢华程度被视为衡量心意厚薄的标尺。如今,消费观念发生实质性转变,“实惠”“好吃”“健康”的务实理念回归,取代了对“奢华”“昂贵”“精美”的盲目追求,“先试吃再购买”成为普遍选择。消费者愈发认识到,中秋馈赠月饼的核心在于传递心意与美好祝福,无需依靠奢华的包装来“撑场面”。
创新赋能,为产品注入文化生命力。当下的月饼市场竞争已远超口味层面,文化内涵成为新的竞争力。商家将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研发与设计:一方面,将地标建筑、文化符号嵌入产品造型与礼盒,使月饼成为承载地方情感的载体,让消费者在品尝时感知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坚守非遗制作技艺,在保证营养健康与独特口感的同时传承传统美食文化。以南宁为例,“新中式”礼盒上呈现的新会书院、百货大楼等传统地标元素唤起了消费者的亲切感与怀旧感,实现了深度的文化共鸣。这预示着,月饼的深层价值在于其能否讲好文化故事、激发情感认同。
归根到底,月饼承载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其本质在于团圆的寓意与文化中的烟火气,而非包装的精美有多奢华。从高价浮夸到理性务实,从过度包装到文化赋能,这一系列变迁深刻印证:褪去浮华、回归本真,才是月饼乃至传统节令食品的正道。在政策引导、消费观念转变与商家文化创新的合力下,月饼正朝着更具特色、更健康、更贴合大众的真实需求转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