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别让“榴莲假月饼”凉了中秋温情

据媒体报道,近日,记者核查20款“榴莲冰皮月饼”发现,6款售自直播间、电商平台的低价榴莲冰皮月饼并未添加所宣称的“榴莲肉”,取而代之的是“榴莲味食品馅料”或“榴莲味西点酱”等复合调味料,榴莲成分实际占比不足3%,且产品中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在批发平台,这类“调味”类的榴莲冰皮月饼,单枚售价可低至0.6元。

榴莲冰皮月饼的爆火,本是一场“果香与仪式感”的双向奔赴。有人为了一口真实榴莲的绵密甘甜,甘愿为高价买单;有人冲着“网红爆款”的标签,期待在舌尖上感受“热带风情”。可当商家用“榴莲味酱料”替代果肉,用添加剂勾兑出虚假的“榴莲香”,这场消费狂欢便彻底变了味。消费者花着真金白银,买到的却是“榴莲味空气”,这哪是月饼?分明是商家给消费者挖的“信任陷阱”。

更讽刺的是,这类“调味月饼”的成本低得惊人。批发平台0.6元一枚的价格,连一颗榴莲糖都买不到,却能被包装成“高端冰皮月饼”。商家靠偷工减料压缩成本,用“低价”吸引流量,再用“真果肉”的幌子诱导下单,最终把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这种“赚快钱”的逻辑,不仅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更搅乱了整个市场的生态。

“榴莲假月饼”的泛滥亟需监管部门出手。对宣称“含果肉”的月饼,必须要求商家提供成分检测报告,让“榴莲含量”从“文字游戏”变成“硬性指标”;对直播带货中的夸大宣传,要建立实时审核机制,主播若拿不出“真果肉”证明,就立即叫停直播、下架商品。当然,消费者也不能当“沉默的羔羊”,遇到名不副实的商品,该差评差评、该投诉投诉,用法律武器守护自己的权益。

中秋的月亮该是圆的,月饼的“芯”也该是实的。别让“榴莲骗局”毁了团圆的滋味,更别让消费者的信任,成了商家随意揉捏的“面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5 作者:唐艺文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