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物不奔跑,避免让花生、瓜子、坚果、玩具零件等‘小东西’跑到不应该去的气道。”9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儿童医疗中心)呼吸诊疗中心的医护团队,以现场“实物展示+医生科普+气管镜演示”方式,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本领”。
医生正在给幼儿园小朋友上科普课。记者 彭媛媛 摄
当天,在南宁市青秀区百花岭幼儿园,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呼吸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黄惠萍把支气管镜手柄递到孩子手中,让他们触摸“生命通道”,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图画,让孩子认识身体气管部位。大屏幕播放《哪吒穿越救呼吸》视频时,孩子们边看边举手抢答:“不能吃坚果乱跑跳,呛咳了要告诉大人!”现场还展示了历年来从患儿气道内取出的花生、瓜子、各类禽类碎骨头、笔帽、玩具小部件等“肇事元凶”,让孩子们在观摩中,加深了对“小东西,大危险”的认知。
据悉,此次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小东西、大危险”守护儿童呼吸道科普教育巡展活动,除了在校园开展外,还走进青秀区部分社区,医护团队用真实异物和案例给家长们提高“认识”:危险如影随形,防患于未然需铭记——“看住小东西,守好大安全”。
黄慧萍提醒市民注意,随着中秋国庆双节小长假的临近,在食用花生、瓜子、坚果等零食水果时,家长切勿要看管和教育孩子,谨记含物不蹦跳和含物不喊叫,避免发生“小东西”误入气管内的危险情形。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