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安宁路小学举行“童声礼赞中国梦 薪火相传爱国情”文艺展演比赛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9月28日上午,南宁市安宁路小学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欢聚一堂,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童声礼赞中国梦 薪火相传爱国情”文艺展演比赛活动,用声音传递对祖国的祝福,用情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唱红歌薪火相传 用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当日上午9时许,当嘹亮的歌声响起,由该校全体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合唱的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拉开活动序幕,而由全体师生、与会嘉宾大合唱的歌曲《歌唱祖国》响彻全场,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爱国情怀。

随后,该校各班级参演的《红领巾爱祖国》《中国字中国人》《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轮番上演。舞台上,各班以“红歌”为引,节目设计别出心裁,灵动的舞蹈如春日繁花绽放,嘹亮的歌声传递着对党和祖国的深情礼赞。舞台下,喝彩声此起彼伏,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欢乐的海洋。

“举行此次活动,不只为师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更想让家国文化借歌声走进孩子心里,跟着歌声重温历史,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激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南宁市安宁路小学校长蒙桂英表示,学校一直专注“厚植爱国情怀”,以后将继续以此类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非遗剪纸进校园 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精美绝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艺术剪纸,惟妙惟肖的废物再利用成品展示……在教学楼门前,该校还同步开展“非遗·剪纸”和“废物再利用”的成果集中展示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由该校学生亲手制作的艺术剪纸和由废物再利用做成的火箭、船舰等造型的成品摆放整齐,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错落有致,犹如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形象跃然眼前。

“开展剪纸课程是因为非遗剪纸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把美术和德育结合在一起,十几年来,我校学生曾参加过南宁市教育系统的迎春书画展,并获得不少奖项。”据学校负责非遗剪纸和废物再利用手工制作课程的六年级年级组长黄咏丽老师介绍,该校作为“全国劳动基地”之一,非遗剪纸课程从2012年开始就在全校全面铺开,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家校社协同育人 使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健康成长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天学校还邀请了不少家长代表参与到活动中来,而类似这样的互动环节,也是该校一直以来致力于家校社合作及协同育人工作系列活动之一。

“在每年如‘三月三’这样的广西传统节日里,学校会盛情邀请各班家长参加学校实践活动,促进家校共育。”蒙桂英向记者表示,该校不仅成立家长委员会及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开展家访活动,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各层级讲座,以及家校社联动开展各项活动,并构建环保劳动新举措。

在家校社合力育人问题上,该校定期与社区、共建单位进行联动育人,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通过家校共育的活动,在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同时,也使学生生活态度更乐观,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蒙桂英说道。

“类似这样的互动,学校经常不定期地举行,让我们家长能更加直观地体验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学生家长黄玲珍坦言。兴宁区朝阳街道人民北一里社区工作人员韦桂平也感同身受:“家校杜协同育人实现了‘1+1+13’的效果,它能有效弥补单一方面教育的不足,让孩子在价值观、知识运用和社会责任感上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3 记者:陆增安 实习生:孔蓝萍 覃诗婷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