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前夕,青秀区长塘镇人大在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热闹开展“巧手制灯笼,共话团圆情”主题灯笼制作培训活动。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美学实践与人大代表履职深度融合,不仅让辖区群众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中秋韵味,更让人大代表借此契机贴近选民、倾听民意,为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文化微讲堂:一盏花灯照见千年意
活动刚开场,“中秋花灯微讲堂” 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民俗文化讲师手持仿制的古代灯笼,从西汉宫廷中用于照明的早期灯笼讲起,娓娓道来灯笼的演变史。当讲到唐代时,讲师特意放慢语速:“唐太宗时期,中秋燃灯习俗兴起,灯笼从此不再只是照明工具,更成为承载美好愿望的符号——象征着驱邪避灾、阖家团圆。”
“原来挂灯笼还有这么深的讲究!”镇人大代表周秀春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还不时和身边的群众交流:“咱们老祖宗的文化太有味道了,得好好传下去。”这堂微讲堂,不仅让大家摸清了中秋花灯的“前世今生”,更点燃了众人亲手制灯的热情。
巧手共制灯:一双匠心织就团圆景
实操环节一启动,活动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桌上整齐摆放着树枝、宣纸、干花、麻绳等环保材料,在手工艺人的耐心指导下,大家从搭建灯笼骨架开始,一步步学习搭架、裱糊、装饰。代表与群众默契配合、巧手翻飞:用树枝扎出各式各样的灯笼骨架,将素雅宣纸细心裱糊其上,再以干花、树叶精心点缀,最后系上麻绳与灯穗……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不一会儿,一盏盏独具匠心、古朴雅致的中秋花灯便在大家手中陆续“绽放”。制作过程中,人大代表们还与群众拉家常,关切询问家庭近况与生活需求,针对大家关心的人居环境、养老服务等话题,逐一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与记录。
履职映月明:一颗初心架起连心桥
“这盏灯不光好看,更照亮了我们和选民的心!”看着手中的成品,人大代表杨月芳感慨道。此次活动中,代表们不仅与群众共同体验了制灯的乐趣,还收集到3条关于人居环境、养老服务的有效建议。“以往在联络站和选民交流,大家多少有些拘束;现在在做手工的轻松氛围里,群众更愿意说心里话了。”
这正是长塘镇人大“传统文化+代表履职”模式的生动实践——把代表联络站从“室内”搬到“活动现场”,让履职从“严肃座谈”变为“贴心聊天”。代表们表示,接下来将对收集到的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反馈给镇人大,全力推动问题尽快解决。“要让群众知道,我们代表始终把他们的需求放在心上。”


下一步,长塘镇人大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抓手,策划开展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让代表们以“贴心人”的身份深入群众中间,用实际行动架起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连心桥”,为长塘镇文化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添砖加瓦。
记者:秦玉刚 刘青 通讯员:彭秀华
编辑:王志强
一审:王志强
二审:钟晨
三审:马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