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了讲台,传道受业就是一辈子的使命。在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佳棉村,一位85岁的长者依然精神矍铄,村民们见到他,总会尊敬地唤一声“老校长”。他就是佳棉小学原校长农有田。退休二十余载,农有田始终未曾离开他深爱的教育热土,在孩子们的心田默默播种文化与品格的种子,将“善心善行”化为日常点滴,持续温暖着乡村下一代。
农有田在给学生上书法课。
善心回馈,重启教坛育新苗
自2000年从校长岗位退下,农有田的教育情怀并未随之“退休”。他先是于2005年受聘于苏圩镇教育组,数年如一日地悉心指导辖区数百名教师的教学业务,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直至2015年,年事已高的他结束了镇教育组的工作,却选择以更直接的方式回归——无偿为苏圩镇中心学校、佳棉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系统讲授书法课。
自此,每周五下午的书法课堂,成了他与孩子们不变的约定。握着那支饱经风霜的毛笔,他一笔一划,传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深厚的情感。谈及为何在古稀之年仍执着于站上讲台,农有田的回答朴素而真挚:“是感恩。”他动情地回忆,自己年少时家境贫寒,求学之路艰辛,曾因交不起伙食费而濒临辍学,是政府的资助让他得以完成学业,成为村里的骄傲。工作初期遭遇车祸陷入困境时,又是同事和学生家长们的无私帮助,帮他家渡过了难关,那份情谊,他至今铭记。“当年帮助我的那些乡亲,他们的孩子现在正坐在我的书法班上,我能用这种方式回报他们,心里特别踏实、温暖。”
农有田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墨香蕴五育,匠心育新人
农有田不仅书法功底深厚,更对书法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书法绝非简单的写字技巧,它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融合了智育、美育、德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形式。他坚信,通过学习书法,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韵律之妙,更能潜移默化地领悟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农有田在查看学生交来的书法作业。
农有田的部分书法作品。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都能有效学习,他亲自伏案钻研,编写了适合乡村孩子的书法启蒙教材。从最基础的执笔姿势、运笔方法教起,他巧妙地将汉字的历史演变、经典诗词、传统美德故事融入教学之中,让每一堂书法课都成为一场文化寻根之旅。“写字是基础,识礼是关键。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横平竖直间,学会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农有田如是说。
农有田书法作品。
他的讲堂不止于学校教室。作为乡村少年宫的特聘辅导员,他的足迹遍布村镇,将书法的魅力带到更多孩子身边。他还热心指导年轻教师,通过“三笔字”培训,助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基本功。在他的悉心浇灌下,苏圩镇的孩子们在各级书画比赛中崭露头角,展现了乡村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农有田在苏圩镇中心学校进行书法指导。(苏圩镇供图)
善举化春风,余晖映晚晴
农有田的善行,远不止于三尺讲台。他常年坚持在春节期间为村民义务书写春联,将新春的祝福和传统文化的温度送进千家万户。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更是默默关怀,时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置学习用品,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他的奉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最美“五老”、邕宁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其书法作品亦在各类赛事中获奖,其中围绕清朗网络空间主题创作的作品还获得了市级奖项。
农有田的部分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
农有田在江南区第三届中小学校长论坛进行书法展示。
在漫长的退休岁月里,依然坚守着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何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为“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