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健康提醒:防蚊叮咬有妙招,月饼这样吃更健康

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中秋佳节临近,如何在享受美味月饼时兼顾健康?9月29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办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重点介绍南方地区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要点,并围绕国庆中秋时节健康养生、疾病防治有关问题,为公众送上实用健康指导。

发布会现场。记者 廖欣 摄

专家表示,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南方地区正值夏秋过渡,高温余威未消,但降水增多可能带来短暂降温,需防范“一场秋雨一场寒”,建议大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中秋过后,南方地区气温也会逐日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气候和人体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南方气候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等),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

其中,呼吸道疾病方面,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加上温差大易导致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复发率显著上升。预防需每日补充水分,多吃梨、银耳等润燥食物;早晚及时添衣,避免穿脱过频;室内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减少粉尘和病菌堆积。

虫媒传染病预防同样不容忽视。秋雨、台风后积水多,蚊虫容易滋生,专家建议要定期倒掉花盆、水桶里的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出门穿长袖衣裤,用合格的驱蚊产品,避免蚊虫叮咬。

月饼是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节庆食品。不少市民在享受月饼美味的同时,担忧其高油高糖特性影响健康与体重。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会选、会吃、分人群把控”的核心原则。

“会选”是指挑选低糖低油月饼,查看配料表,优先选糖、油(如白砂糖、起酥油)排名靠后的产品,尽量避开含“代可可脂”“氢化植物油”等反式脂肪酸的产品,推荐选择坚果杂粮、低糖豆沙等馅料。“会吃”强调控制食用时间与分量,建议在早午餐时代替部分主食食用,避免作为饭后零食或睡前加餐。每100—150克月饼的热量相当于2—3碗米饭,最好切块分食,每人每日不超过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个。食用时可搭配红茶、黑茶或柚子、猕猴桃等水果,既解腻又助消化。“会平衡”则提醒公众在食用月饼后适当减少主食摄入,并通过散步、慢跑等方式增加运动,避免热量堆积。

针对特殊人群,专家也给出了具体建议:糖尿病患者需选“无糖月饼”(注意含淀粉类代替品仍需控量),且食用前后要监测血糖;心脑血管患者避开蛋黄、鲜肉、坚果类,严格控量;肠胃弱人群少吃,搭配热茶减轻消化负担。

假期是外出旅游的高峰时期,专家提醒市民务必做好自我防护,日常要勤洗手、多通风、常锻炼,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体质,坚持健康饮食从而减少生病机率。出游前,需密切留意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提示,及时掌握目的地疫情动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合理规划出行安排。旅途中,注重饮食饮水卫生,切勿生食海鲜,不接触、不烹饪死禽及动物,做好防蚊工作。返程后,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地点与饮食状况。家人照顾病患时,也要做好家庭清洁消毒与自身防护。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70 记者:廖欣 编辑:孙玥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