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将至,9月30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发布今年第9号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餐饮消费、选购商品、住宿出行等方面理性消费,防范消费陷阱,舒心度假。
餐饮消费 防范消费陷阱
消费者外出就餐时,建议优先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点餐环节需仔细核对菜单,确认菜品名称与标价一一对应,警惕“阴阳菜单”引发消费纠纷。
通过网络平台订餐,消费者要认真核查商家资质信息,餐品送达后需确认“食安封签”完好无损,对凉菜、生食类等高风险食品尽量减少点购。购买月饼、地方特产等节令商品时,需核对产品配料表与宣传内容是否一致,警惕直播带货中存在的产地造假、以次充好等问题。
家庭聚餐期间,还应做好生熟厨具分开使用,剩余食品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请勿食用野生蘑菇等来源不明食材。
购物消费 留心商品细节
选购日用百货、旅游购物手信等商品时,消费者不应仅关注外观款式或价格折扣,建议优先核查商品基础信息,正规商品需清晰标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成分说明(如食品类、美妆类)、质量合格标识等内容,对 “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及标签信息模糊、涂改的商品,需谨慎选购或直接拒绝。
购买旅游手信(如地方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时,消费者要留意商品保质期、储存条件,确认是否与商家宣传的“本地原产”“非遗工艺”等内容相符,避免因冲动消费购买到过期、变质或非正宗的手信商品;选购日用百货(如家居用品、厨具等)时,需检查商品外观是否存在破损、变形,试用时关注使用手感、功能是否正常,例如厨具需查看边缘是否光滑、有无异味,家居布艺制品需确认面料是否存在起球、掉色等问题。
购买商品后,消费者务必妥善保留购物小票、发票、电子订单等消费凭证,若后续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如变质、破损、功能失效)或与宣传不符,可凭凭证与商家协商退换货,切实维护自身消费权益。
住宿出行 强化安全意识
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预订酒店住宿时,需仔细阅读预订条款,重点关注取消政策、费用扣除标准等内容,警惕“不可取消”“高额违约金”等不合理的隐形条款,下单后应及时截图保存订单信息及条款内容。若遭遇平台或酒店无故取消订单、临时加价等情况,需第一时间留存相关证据,并向预订平台或监管部门反馈投诉。
对于自驾出行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建议提前通过导航软件、充电平台查询沿途充电桩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开高速服务区充电高峰时段。
前往网红景点游览时,消费者需提前了解景区承载能力,遇排队、限流等情况应遵守现场管理规定,切勿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始终将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景区内若遇到拆分收费、强制接驳车消费、高价售卖商品等问题,可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
留存凭证 依法理性维权
在各类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均需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线上消费需保留支付记录、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若遇到价格虚高、虚假宣传、质量不合格、服务不到位等消费纠纷,应先与商家沟通协商,协商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发生冲突。
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消费者可通过拨打12345热线或12315热线,或直接向相关职能部门提交投诉申请,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