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邕江及上游左江、右江流域仍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10月5日7时南宁水文站水位达75.42米,流量11500立方米每秒,超警戒水位2.42米,目前水势正逐步回落,5日14时已降至紧急水位74.9米以下。但与此同时,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已于10月5日14时50分前后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强台风级),5日傍晚前后进入北部湾(台风级),预计5日晚至6日南宁市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累计雨量大部50~120毫米、局地150~200毫米,并伴有7~9级阵风,叠加上游来水,邕江水位复涨风险陡增。
10月4日3时,洪峰过境前半小时的民生广场邕字碑。蒙阳春 摄
10月5日10时的民生广场邕字碑。黄钊 摄
10月4日03时,洪峰过境前半小时大坑口外江水位。蒙阳春 摄
10月5日10时大坑口外江水位。黄钊 摄
面对“高水位+台风”的双重考验,南宁市邕江防洪排涝工程管理中心的干部职工早已做好万全准备,进入“战时状态”。10月4日20时至5日8时的夜班期间,中心170名值班人员全员在岗,总调度组工作人员紧盯水位变化,每小时监测外江、内江水位及水文站流量,实时掌握水势动态。各管理所同步行动,心圩江泵站5台机组突发跳闸故障,中心领导连夜赶赴现场,组织防汛科、应急抢修队伍与厂家技术人员会商,逐台研判故障原因,深夜完成1#、2#、6#、8#机组修复;西明江泵站针对旧防洪闸渗漏问题,持续监测抛填700余个沙袋后的堵漏效果,适时调整机组“轮休”模式,为台风期间抽排腾出库容;竹排冲、大坑、八尺江等管理所对27座泵站、34座防洪闸、31座交通闸开展高频巡查,劝离危险区域群众,处置管道渗漏、机组指示灯故障等问题,确保防洪设施“零隐患”运行。
10月4日晚,品鑫公司到心圩江泵站了解4台机组跳停和故障原因。陈金新 摄
10月4日晚,心圩江泵站夜班人员与厂家银德电气公司现场解决5台故障机组维修事宜。陈金新 摄
10月4日晚,机电抢修队伍与值班人员在分析排查竹排冲应急泵站9号机组启动后自动停机故障。李舜毅 摄
自9月30日启动防洪Ⅲ级应急响应以来,截至10月5日7时,中心已累计投入1772人次值班,巡查防洪堤476公里,关闭34座防洪闸(共35座)、31座交通闸(共32座)、35条穿堤管(共37条),27座泵站(共28座)累计抽排涝水805.58万立方米。10月5日9时30分南宁市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正式启动,中心干部职工更是拧紧“责任弦”:防汛科调配应急抢修力量,提前备好4500个防洪沙袋;工程科推进堤防渗漏加固项目招标,夯实防洪基础;自动化科修复水位数据丢失故障,保障信息传输畅通。
10月4日下午,防汛科紧急采购的防汛沙袋入库。
从深夜抢修机组的忙碌身影,到凌晨巡查堤防的坚定脚步,从精准调度泵站的细致操作,到耐心劝离群众的温柔叮嘱,南宁防洪人用不屈不挠的韧劲、特别能战斗的闯劲、特别能吃苦的干劲、特别能奉献的拼劲,在邕江两岸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形堤坝”,用坚守与担当守护着城市与百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