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是谁,却知道你为了谁”——两轮洪峰接连过境,南宁各界携手奋战守护家园

10月4日,郁江2025年第1号洪水洪峰过境。仅三天后,郁江2025年第2号洪水来袭。面对严峻汛情,南宁市各城区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力量拧成一股绳,在堤坝巡查、险情处置、群众转移等多个战场昼夜奋战,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固防线。

江南区:夜巡脚步不停歇 盯牢江堤保平安

江南区地理位置特殊,左、右江(郁江干流)在三江口汇聚为邕江,沿江岸线长,防汛压力大。10月8日,江南区累计派出巡防人员706人次,对重点堤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投入无人机、橡皮艇、抽水机等各类机械设备300多台次,确保沿江干堤安全,守护城市安宁。

8日晚,江南街道富德村治保主任唐润国换上反光背心,沿着河堤巡逻:“巡堤不是简单走过场,而是要眼到、耳到、脚到、手到、工具到。一旦发现冒水,就要迅速上报。”9日凌晨,江南街道五一中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明伟在河堤上耐心劝离几名越过警戒线的垂钓者。连日来,像他们这样的“守夜人”遍布沿江各村、社区,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堤坝,守护堤防安全,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随着水位持续上涨,江南区部分低洼地区出现险情。江西镇西平新坡段因邕江洪水倒灌,导致交通中断。当地迅速组织公路养护、交通、交警等部门封闭道路,设置警示标志,并连夜出动72名工作人员巡查24公里堤段,成功转移群众10户33人。在福建园街道,低洼地带5栋房屋的居民被提前转移至安全区域,2台抽水车持续紧张作业。

在沙井街道金鸡村的临时安置点内,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沙井街道供图)

在沙井街道金鸡村的临时安置点内,21户64名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应急帐篷整齐排列,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生活物资储备充足,水电供应正常,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这里吃住都有保障,我们很安心。”一名安置群众说。

西乡塘区:冷饮热饭送前线 爱心汇聚暖人心

在西乡塘区,抢险防汛人员冲锋在前,社会各界爱心紧随其后,织就了一张温情守护网。

10月8日晚,新阳街道北大桥旁突发地面塌陷险情,应急抢险队伍连夜救援。天气炎热,一线人员的高强度作业牵动人心。9日,爱心物资如及时雨般送达——瑞幸咖啡、德克士、煲珠公、蜜雪冰城等企业迅速行动,送来了清凉茶饮、食用冰块;远隔千里的热心人士苏女士,通过线上外卖平台订购数十件方便面送达一线,无声善举让温暖跨越距离。“救援人员守我们,我们就该护他们。”企业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本土企业的责任担当。爱心汇聚,让抢险现场温情满满。

华强街道的防汛战场也涌动着暖流:广西至臻投资有限公司第一时间送来200件王老吉、10件罗汉果茉莉花茶;本土网红美食“老嘢扣肉糯米饭”的店主带着刚出锅的糯米饭逐一送到各值守点;知名餐饮企业好友缘送来爱心物资;万国酒家送来糕点;老水街凉茶铺捐赠爱心凉茶;范范美味小馆捐赠爱心油茶;两位热心市民将18件饮用水送到华强街道值守点后,只说了句“辛苦了”便匆匆离开……凡人善举,恰是最动人的微光。

良庆区:火速驰援抢险处 扛起责任护堤防

9日凌晨,良庆区应急综合救援队30名队员火速集结,携带专业装备赶赴邕江险情现场开展支援工作。良庆区应急救援队班长陈延锋表示:“请大家放心,有我们在,绝对让你们安心!”

良庆区应急综合救援队赶到邕江险情现场开展支援工作。(良庆区应急综合救援队供图)

当日凌晨,接到良庆区应急局关于紧急收集、运输交通隔离墩的通知后,大沙田街道立即响应,迅速组织力量驰援西乡塘区抢修处置工作。3时30分左右,完成队伍和工程车辆集结;5时许,装满交通隔离墩的第一辆车发车赶往现场。截至发稿时,大沙田街道共出动106名志愿者,协调运输车7辆、叉车6辆,运送交通隔离墩9车次共95个114吨。

在做好支援工作的同时,良庆区周密部署辖区防汛工作。良庆区细化《邕江(良庆段)巡查网格责任表》,城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分4个班次开展24小时河岸巡查,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并耐心劝离在危险区域逗留的群众,确保人员安全。截至10月10日12时,良庆辖区累计转移受灾群众156人,累计清淤11.5万平方米、消杀5.2万平方米。

青秀区:红蓝队伍齐上阵 沙袋当砖筑人墙

连日来,青秀区津头街道紧急集结的场面紧张而有序:辖区11个社区的“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队员迅速到位,党员、志愿者的红色马甲与综合执法队员的深蓝制服交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50余人的防汛队伍带着铁锹、沙袋等物资,直奔青环路和平溪路段防洪值守点。

“沙袋要错位堆叠,层层压实!”在作业现场,津头街道武装部长李春锋的嗓音已略显沙哑,但仍清晰有力。他挽起裤腿,带头跳进积水的作业区,与队员们一同将每个重达数十斤的沙袋严格按照防洪标准码放。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背,泥浆溅满了裤腿,但他们手中的动作始终未停。经过数小时连续奋战,堤坝前垒起一道沙袋防护墙。

中山街道中山社区的巡堤小队也是连轴转,沿着邕江大桥古城墙至桃源桥及江北大道等重点区段开展巡堤。他们仔细检查墙体是否渗水、堤基是否牢固,并在低洼易涝区域加固警戒线,设置临时围挡,劝导群众远离危险水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共护家园”的温暖力量。

10月9日,邕江伶俐段水位复涨,伶俐镇石塘村“两委”干部冲锋在前,一大早就到辖区水域开展防洪巡查工作。他们认真巡查水情,了解防洪堤安全情况,劝离岸边垂钓人员,对危险积水路段拉起警戒线,全力迎战复涨的洪峰。

兴宁区:蹚水护娃上学路 巾帼顶起“半边天”

在兴宁区,社会各界力量迅速集结,用暖心行动筑起防汛“同心堤”。

10月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五塘镇民政村的积水已没过小腿。城区应急队、五塘派出所及镇政府干部组成“护送小队”,蹚着浑浊的积水,小心翼翼地把学生一个个抱到皮划艇上,将学生们安全准时地送达学校。

“护送小队”在五塘镇民政村护送学生上学。(兴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三塘镇受淹路段,该镇组织各村工作人员及时拉起警戒线,耐心劝返试图涉水通行的群众。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动作,守护着无数家庭的平安。

兴宁区应急管理局的韦思思与同事们组成“人墙”传递沙袋,她是这支队伍中的唯一女性。(受访者供图)

“灾情险情面前不分男女,能贡献一点力量就贡献一点力量。”10月8日晚,在邕江北大桥堤岸塌陷现场,兴宁区应急管理局的韦思思与同事们组成“人墙”传递沙袋,用实际行动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据悉,从10月8日凌晨起,兴宁区已组织5批支援队伍近千人次在北大桥下实行分班轮换、持续护堤。社会各界的暖心支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防汛护城的磅礴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946 记者:何璨汐 卢丽婷 韦薇 通讯员:陆海 余洋 玉雪燕 梁婷 李敏生 钟磊 侯呈志 黄玉莹 陈萧伊 蔡云飞 莫杰伟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