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汛后“清淤战” 西乡塘区环卫力量全力复原江北大道风貌

10月11日正午,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北大道永和桥段的江风裹挟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江水退去,让亲水步道终于“重见天日”。放眼望去,橙色的环卫服在灰色步道上格外醒目——数十名环卫工人手持铁铲、长柄刷、高压水枪,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轮清淤作业,银色水车穿梭其间,汛后的江北大道正在加速“焕新”。

alt

环卫工人清理淤泥。记者 韦薇 摄

“对准步道缝隙冲,别让泥块卡在里面!”一名环卫工人半蹲在地上,调整水枪角度,高压水流瞬间将附着在路面的黄褐色淤泥冲成细流,顺着预设的排水口缓缓排走。在水枪的冲刷下,原本被泥浆包裹的深灰色栏杆,正一寸寸恢复原本的色泽。记者注意到,与首轮清淤时“淤泥没过鞋边”的场景不同,此次步道上的淤泥仅薄薄一层,工人清扫起来效率更高。

“这轮清淤轻松多了!”南宁市西乡塘区建中城市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丹在现场介绍,这是辖区开展的第二轮清淤行动。此前在10月5日至6日,西乡塘区已组织首轮“攻坚”:5日投入270名工人、10台水车与8台小高压设备、抽水机14台、铲车1台、勾机1台,完成陈东码头、上尧码头及永和桥周边的勘察与初步清淤;6日出动400人,升级至洒水车32台班、小型高压水车34台班、抽水机36台班、铲车5台班、勾机5台。6日,重点在永和桥底至北大桥底进行清运淤泥。

alt

环卫工人清理淤泥。记者 韦薇 摄

“永和桥至北大桥一带是这三个清淤点中面积最大、淤泥最严重的区域。首轮清淤时,近6万平方米区域的淤泥厚超10厘米,400名工人带着32台水车、34台小高压设备连轴转清淤16.2万平方米,6日单天就清运了七八十吨淤泥。”10月11日开展的第二轮清淤工作,因前期基础扎实,淤泥厚度为2厘米左右,清淤难度降低了不少。当天,现场270名作业人员分工明确:水车组负责大面积冲洗,清扫组跟进清理积水与残余泥块…… 该区域预计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全部复清工作。

alt

环卫工人清理淤泥。记者 韦薇 摄

不过,清淤工作仍有“待解难题”。在永和桥底下大王庙往北大桥1.5公里路段,江水仍漫过步道,水面下隐约可见深色淤泥堆积。“这片区域退水慢,现在还没办法进场作业,预计淤泥厚度会超10厘米。”刘丹表示,待水位完全下降后,公司将立即调配更多人力设备,开展专项清淤,确保江北大道全线恢复整洁畅通。

记者还了解到,10月11日当天,西乡塘区除永和桥段外,还同步在陈东港、民生广场冬泳亭等区域开展淤泥复清,多点发力推进汛后城市环境恢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30 记者:韦薇 通讯员:李敏生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