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天快亮时,在北大桥底,一群疲惫的消防救援人员直接在马路边和衣而睡。这无意间的一幕,被细心的市民悄悄定格,传到了网上。照片无声,却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心扉。“看到消防员席地睡觉的样子,突然就懂了什么是守护!”一条网友评论道出了共同的感触。
这张照片,成为了邕江抢险一线最真实的注脚。10月11日,当记者问及此事,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指挥员农焕平给出了解释:“这是因为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我们采取轮流转换、就近休息的方式,只为险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冲上堤坝,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这支队伍并非缺少完善的宿营车等保障,而是在与洪峰赛跑的关头,从宿营车赶到处置现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于是,堤坝旁冰冷的街沿,便成了他们见缝插针恢复体力的临时营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堤坝上争分夺秒地制作沙袋、钢筋笼,对漏点进行精准投放与封堵。
然而,在这幅紧张的抗洪图景中,比洪水更强大的,是人与人之间涌动的暖流。“但这一次的救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场身着不同颜色制服的人们,都秉持着同一种信仰——守护南宁。”农焕平的声音里充满了力量。而这份来自后方的守护,同样令他动容。许多市民不断为他们鼓劲加油,打电话问候,还送来了奶茶、零食,“这一切,都让我们非常感动。”
这份由照片引发的牵挂,迅速在现实中化为了一场温暖的接力。刚从大学毕业的南宁市民小熊,便是接力赛中的一员。10月11日上午,他自发为抢险人员送来了20箱王老吉和25箱东鹏特饮。“这么热的天,抢险救灾的人一定非常需要。”小熊怀揣着作为南宁市民最质朴的责任感,“咱们的城市遇到了危机,我不能坐视不管。大家众志成城、干劲十足、拧成一股绳,一定能攻克难关。”
刚从大学毕业的南宁市民小熊送上解暑饮料。记者 韦静 摄
10月11日中午,北大桥下还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后援团”。南宁3个月嫂带着200份亲手制作的干捞粉、100杯清甜解暑的罗汉果菊花茶出现在抢险一线。这些新鲜出炉的食物,凝聚着60多名月嫂姐妹的爱心。
南宁月嫂送上亲手制作的爱心餐。记者 韦静 摄
月嫂卢玲丽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抢险一线,各行各业人士都在积极守护我们的南宁。所以我们想说,你们守护南宁,我们来守护你们!”她们已在南宁安居乐业,希望能安心上班、挣钱,而这份“岁月静好”,正源于前线人员的“负重前行”。
另一名月嫂汤梅姣则补充了这份爱心背后的细节:为了这份心意,她们早上7时30分就去采购,忙碌了三、四个小时。“我们希望在一线的消防员都能平平安安。我们相信,小小的爱心汇聚起来,就是温暖整座城市的大爱!”她动情地说。
从消防救援人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信仰,到年轻学子“尽一份力”的热忱,再到“月嫂后援团”用细腻心思准备的餐食……这场在邕江边进行的爱心接力,传递的已不仅是物资,更是信任、感激与守护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