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蓝”装运沙包,奋战在抗洪一线。通讯员麻振 摄
夜色如墨,暴雨初歇。邕江水位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南宁城的神经。10月9日,洪峰过境南宁,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攻坚战在江岸打响。
“所有人员就位!”当日凌晨3时,南宁市邕江北大桥右侧堤外停车场二坑泵站塌陷点灯火通明。青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队员们在泥泞中组成一条人力传输带。每个重达数十斤的沙袋从一楼传递至三楼投掷。第三班次的33名队员已连续搬运8轮,身上的深蓝制服被汗水浸透。
“坚持住!再来一轮!”带队队长的嗓音早已沙哑。第9轮搬运时,新竹大队队员金振威突然踉跄走下楼梯,抱头坐倒在空地:“心脏不舒服……”医疗组闻讯飞奔而至时,这个年轻人已晕了过去。紧急心肺复苏、送医抢救……直至消息传来“已脱离危险”,满身泥泞的战友们才松了口气。
同一时刻,邕江水面上另一支队伍也在奋战。市邕江水上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3艘巡逻船劈波斩浪,75人次昼夜不停协助河堤抢险。在塌陷严重的河段,4棵大树拦在抢险路上,大队联动绿化工程管理中心用电锯修剪树枝,清除障碍,使救援船只得以全速前进。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市邕江水上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永刚在忙碌间隙接受采访,汗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他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成深色。“我们的队员既是执法员,又是抢险兵。昨夜至今,所有人都在岗位上连轴转。”他身后,邕江水流湍急,执法艇划开层层波浪。
数字记录着这场战斗的艰辛:青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1小时内调派120余人,装运沙包6000多袋;水上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洪峰过境关键时段保障了全线水上通勤。而比数字更动人的,是那些被泥水模糊的面孔,是金振威倒下前咬牙坚持的身影,是队员们传递沙包时磨破的手掌,是彻夜未眠仍紧盯水位的专注眼神。
汛情尚未结束,30人一班、24小时四班倒的支援模式仍在继续。江风猎猎,吹不散“执法蓝”用肩膀扛起的担当;洪水滔滔,冲不垮用信念筑起的堤坝。这群守护者正以最坚实的行动,在邕江两岸写下对这座城市最质朴的誓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