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南宁儿童康复中心的融合教室内一派其乐融融,2025年“世界脑瘫日”康复成果展示暨儿童技能大赛在此温馨启幕。本次活动以“关爱脑瘫儿童,为特殊天使点亮希望”为主题,通过技能大赛、文艺演出等形式,集中展现脑瘫儿童的康复成果,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这群“特殊天使”在成长路上的努力与蜕变。
技能大赛现场。
小小赛项见证“他们”成长力量
当日,儿童技能大赛成为活动的核心环节,参加比赛的学生均处于0—6岁的学前阶段,他们均存在肢体运动功能等障碍。比赛项目涵盖爬、跪、站、走等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运用和展示康复训练后掌握的技能,同时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呈现孩子们在康复路上的点滴进步。其中,爬行比赛采用接力形式,腹爬与四点爬的孩子分处垫子两侧相对出发;跪走比赛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跪走并推动滚筒至终点;助行器行走比赛,小选手需在限时内推动助行器抵达终点;穿脱衣比赛则聚焦生活自理能力,孩子们按照步骤完成脱衣、穿衣、整理等挑战。
在比赛中,即便部分孩子动作稍慢,但在众人的加油声中,他们都坚持完成了各项比赛。家长也充分放手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爬行比赛。
跪走滚筒比赛。
穿脱衣技能比赛。
家长孩子同台温情传递爱与希望
儿童技能大赛结束后,文艺演出温情上演。《我是勇敢小兵兵》《萱草花》《章鱼先生卖雨伞》等节目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既展现出孩子们坚韧不拔的乐观品质,也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脑瘫儿童家庭在康复路上的坚持与温暖。
来自云南的马女士告诉记者,2024 年女儿来到南宁儿童康复中心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后,如今的变化不只是身体机能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她能明显感受到孩子逐渐变得开朗,愿意主动社交,渴望交朋友、渴望上学,“这是我在坚持康复路上,看到的最大希望与欣慰。”
热心的韦阿姨时常和“姐妹团”一起为孩子们带来各类公益演出。“每次看着孩子们配合老师训练,我都会被他们那种顽强、认真的态度打动。能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看着他们开心,我们心里也特别高兴。”韦阿姨说。
亲子表演《我是勇敢小兵兵》。
专业护航助力“特殊天使”成长
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像是一句句鼓励,“推动我们把康复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南宁儿童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科长黄红惠介绍,神经康复科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患有脑性瘫痪、脑炎、脑外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等,且(或)伴随运动发育障碍(落后)、语言发育障碍、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感觉统合失调、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康复课程设计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语言治疗,以及感统训练、中医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特色项目。
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医康教融合”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孩子们的特殊需求,各科室开展了多元化的康复服务,团队由医生、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此外,中心重视家校协同育人,通过开展家长培训,为家长普及康复知识,指导正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同时帮助家长缓解负面情绪,让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持续康复训练,巩固和提高康复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