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非血缘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来自南宁市、贺州市、柳州市等广西多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用无私大爱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搭建“生命之桥”。何先生、黄医生、小覃、潘先生、韦先生等捐献者们,用一个个平凡却伟大的善举,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赞歌,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超9.3万名志愿捐献者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749例。
“今天我帮人,明天人帮我”
何先生是南宁市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没有耀眼的业绩,却有着最朴实的善意。2023年一次无偿献血时,通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讲解,他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能为重症血液病患者点亮重生希望。“今天我帮人,明天人帮我”,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他果断加入中华骨髓库。

何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图片来源于南宁市红十字会)
接到配型成功电话的那一刻,何先生没有丝毫迟疑。为了不耽误捐献流程,他提前数周处理好手头工作,确保入院检查、动员剂注射等环节顺利进行。住院期间,他还需每天往返医院与家中,悉心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如果大家都因顾虑不去捐献,那需要帮助的人就失去了重生的希望。”这份共情让家人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何先生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远方的患者搭建起“生命之桥”。南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特意到采集室看望慰问,为他送去鲜花与荣誉证书。何先生的故事,是广西无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缩影,他们在平凡生活中选择不凡,用大爱为生命续航。

南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采集室看望慰问何先生。(图片来源于南宁市红十字会)
单日三例!壮乡儿女创造血干细胞捐献暖心纪录
10月中旬,来自贺州市、柳州市、玉林市的黄医生、小覃、潘先生三位捐献者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创下广西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单日三例的暖心纪录,彰显出壮乡儿女对生命的敬畏与大爱担当。

完成二次捐献的黄医生。(图片来源于贺州市红十字会)
贺州市的黄医生完成人生中第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2024年他首次成功捐献,今年9月得知患者病情复发,便毫不犹豫再次伸出援手:“能帮助病人挽救生命,我很高兴。”
采集过程持续四个多小时,他始终面带笑容。当含着“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后,他收到患者感谢信:“来自陌生人的爱真的很感动……会告诉自己要好好坚强活下去。”读罢信件,黄医生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

完成捐献的小覃。(柳州市红十字会供图)
刚过完生日的柳州小伙小覃,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善举。
18岁时,小覃因无偿献血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随即和同学们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仅一年,他就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面对挽救生命的机会,他毫不犹豫选择捐献。巧合的是,入院准备捐献的前一天恰逢他生日,他感慨:“这是给患者的希望,也是我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家人充分理解并支持他的勇敢选择。

潘先生成功捐献。(图片来源于玉林市红十字会)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晓春(左二)、玉林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罗海英(左一)到采集医院慰问潘先生。(图片来源于玉林市红十字会)
玉林市志愿者潘先生怀揣救人初心,2012年便加入中华骨髓库。2025年6月配型成功后,他毫不犹豫答应捐献:“这么小的概率能配型成功,是缘分,能拯救生命很荣幸。”起初家人不理解,经他耐心沟通后全力支持。
采集当天,相关负责人到医院慰问,赞扬他的无私奉献。他表示:“能帮别人带去生的希望,很有意义,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
“无需思考的奔赴”:韦先生用坚持传递生命希望

韦先生成功捐献。(柳州市红十字会供图)
来自柳州市志愿者韦先生自从工作以来,每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并不忘向身边同事积极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用自己的影响力扩散着这份生命希望。在一个工作日早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告知他的血样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韦先生没有犹豫,迅速协调好工作,当天中午便赶往医院进行捐献前准备,于他而言,这是一次无需思考的“奔赴”。
捐献准备期间,韦先生遇到一位献血量达16600毫升的无偿献血者,这份坚持让他深受触动,立志向其学习。他表示,待身体恢复、符合献血条件后,将继续坚持无偿献血,让爱心持续传递。对于陌生的受捐者,他真诚祝愿:“希望这份‘生命的种子’能顺利生根发芽,祝愿对方往后的生活健健康康,无病无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