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猕猴在南宁楼宇间灵巧跃动,短尾猴于悬崖之上舒展矫健身姿;当 “社牛” 松鼠凑到游客身边亲昵互动,珍稀鸟类在南湖上空自由翱翔,无叶美冠兰在城市绿化带里悄然绽放——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共同谱写着一曲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乐章。
这几日,一只可爱的猕猴“串门”南宁,居民温柔以对,一时间引发全城百万市民的强烈关注。从密林深处到城市街巷,人与猴相遇时的 “亲密相处”,悄然定格下生态文明的温情瞬间。
在南宁这片始终守护着青山绿水的土地上,生态答卷生动而有力。随着城市生态系统在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上的不断提升,南宁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安心栖居的理想家园。
从密林到城里 人与猴亲密相处
城市里来了“猴客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龙光玖誉城·郡城的楼顶上,一只猕猴在楼间腾跳飞跃,窗外鸟鸣声划破寂静。10月14日,这只“美猴王”来社区“串门”,社区居民温柔以对,引发全城百万网友市民的强烈关注。社区居民表示,虽然这是第一次在小区见到野生猕猴,但大家都很开心与它共享城市空间。
这只猕猴的城市之旅,不仅让居民惊喜,更折射出南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大明山有“猴明星”。今年4月,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坪护林防火站副林长周光荣在野外邂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并拍摄到它们在峭壁上攀爬 “炫技” 的珍贵影像。7月,护林员又在巡护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熊猴在杨梅树上大快朵颐,开启 “杨梅盛宴”。
这些画面背后,是大明山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成果。2021年以来,保护区共监测到12个新物种、40余种新记录物种,多次监测到林麝、黑叶猴、短尾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次发现林麝、黑叶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龙虎山有“猴王国”。广西龙虎山风景区作为中国 “四大猴山” 之一,融合了自然保护区与原始生态景观。这里生活着3000多只野生猕猴,它们或在岸边啼叫,或在水中嬉戏,构成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生动画面。
据了解,龙虎山的猕猴最初散落于山间。保护区建立后,猕猴逐渐聚于景区内并形成四大猴群,日间在景区觅食、嬉戏,日落后返回山中休息。
据不完全统计,龙虎山拥有野生动物213种、野生植物1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713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基因库。保护区通过科学管理、社区参与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当猕猴在城市楼宇间跃动,当短尾猴在悬崖上展示矫健身姿,当熊猴在杨梅林间享受美食,当猕猴或在岸边啼叫或在水中嬉戏……这些画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保护的成果。在南宁这片青山绿水间,人类与动物、自然与文化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从林地到公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公园里惊现“社牛”松鼠!南宁市人民公园古树参天,枝叶繁茂,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大自然的“精灵”——松鼠。上百只松鼠在林间自由跳跃,胆大的甚至跑到地面与游客互动,尤其是看到食物时,会用机灵的小眼睛盯着,萌态十足。“这里的松鼠一点儿也不怕人,简直就是‘社牛’!”市民黄小菁笑着说。
“没想到来公园玩,还能有小松鼠作伴。南宁生态环境真好!”来自哈尔滨的张丽说,南宁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来到人民公园不仅能赏花,还能够与公园的“常住户”小松鼠零距离接触,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和谐之乐。“这让我觉得南宁特别温暖,人与自然的距离在这里变得很近。”
初秋的南湖公园,碧波荡漾,一群特殊的“客人”如约而至——8只羽色艳丽的古巴火烈鸟、6只姿态优雅的小天鹅、2只头顶朱红的丹顶鹤,以及2只身形修长的东方白鹳。它们的到来,让南宁的秋日画卷多了灵动生机。这批“贵客”正是南宁市南湖公园、南宁市动物园携手举办“湖鸟共生·禽语绿城”城市公园生态科普教育展示活动的“核心主角”。而这,只是绿城南宁鸟类家园日渐丰盈的一个缩影。
更令人惊喜的发现来自大明山的密林。铜矿护林防火站的护林员在巡护时,镜头捕捉到一只羽色斑驳的小鸟 —— 经鉴定,这是大明山保护区从未记录过的鸲姬鹟,为当地鸟类家族添了新成员。
从“安家落户”到“新客到访”,这样的故事在南宁随处可见。去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冠鳽在石门公园内筑巢安家;“凌波仙子”水雉现身南宁顶蛳山荷塘边悠然觅食;广西大学迎来东方白鹳、彩鹮。今年1月,罗纹鸭、绿翅鸭、赤颈鸭、斑背潜鸭等雁鸭类水鸟再次现身南湖。这些身影的背后,是越来越适宜的生存环境。
鸟类的选择,藏着最真实的生态评价。《南宁市鸟类名录2022》显示,南宁鸟类占广西的71.3%,占中国的36.7%。名录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0种(一级12种、二级108种),青头潜鸭、紫啸鸫、橙腹叶鹎等成为观鸟爱好者镜头下的 “主角”。
从“社牛”松鼠到珍稀飞鸟,南宁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课堂。随着城市生态系统的不断优化,南宁这座城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前来栖息,共同描绘出一幅灵动秀美的生态画卷。
绿化带长“稀客” 珍稀鸟类多年造访栖息
清晨,鸟鸣声穿透窗帘;夜幕,蛙声此起彼伏。随着南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不少小区里,有市民笑称早晨被鸟叫醒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小区处处闻啼鸟,南宁这生态环境也太好了。”住在南湖公园附近的市民曾珍说,在阳台上还总能听到不同的鸟鸣,多种鸟类与市民同住一个小区,也从侧面反映出南宁生态环境好。
如今的南湖,水清、岸绿、鱼游、景美,多种鸟类“安家落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南宁一张靓丽的绿色生态名片。
绿化带里的“珍稀来客”。今年6月,江南区金凯路荣港城产业园的保洁员工张女士在街道绿化带里发现了一株珍稀的保护植物——无叶美冠兰。目前,无叶美冠兰已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属于国际公约保护物种,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标”。
南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颜阳介绍:“无叶美冠兰是广西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它对环境要求极高,需要特定的共生真菌才能生长。它的出现,从侧面印证了南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他表示,对于无叶美冠兰将实行就地保护,即在原生环境让其自然生长,不人为进行干预。
在南宁,珍稀植物在绿化带悄然生长,不仅是城市生态的生动注脚,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宁答案。
夕阳下,南湖的火烈鸟掠过水面,泛起的涟漪与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交融。南宁用日复一日的努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卷。当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此停歇、繁衍,这座城市的每一片绿意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