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宁武镇:代表履职解民忧 土地延包“加速度”

“5亩地的延包手续总算落定,往后种粮更有底了!”在武鸣区宁武镇雄孟社区土地延包服务点,居民王建国攥着待签的合同,向现场指导的武鸣区人大代表陆朝军反复道谢。这一幕,正是该镇各级人大代表下沉土地延包一线,以“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三重身份,推动政策落地、守护农民“命根子”的生动缩影。

宁武镇各村(社区)土地延包合同签订现场。

化身“政策宣传员”,让“延包稳权”走进田间地头

土地延包政策好不好,群众理解是关键。面对部分村民“怕边界不清”“忧权益受损”的顾虑,人大代表主动扛起政策解读的担子,把“会议室”搬到“田埂上”。

“延包不是重新分地,是给土地‘上保险’”。人大代表们带着延包通知单、示意图,走进村民院落、蹲在田间地头讲政策,用“大白话”解释“延包30年怎么算”“经营权流转受不受影响”,把专业条款转化为“种粮有保障”的实在话。

在村(社区)微信群里,代表们实时值守,针对“地块怎么测绘”“证件丢了咋补”等高频问题,逐条回复、附带动图答疑解惑,让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能随时了解进度。截至目前,该镇人大代表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48场,覆盖村民2.8万人次。

当好“矛盾调解员”,用“春风化雨”化解田间纠纷

土地延包涉及地块测绘、权属确认,邻里边界争议、历史遗留问题很容易冒出来。对此,人大代表牵头组建“延包调解小分队”,联合镇、村干部、老党员、测绘人员,用“现场勘定+面对面协商”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田间。

武鸣区宁武镇双卢村曾有两户村民,因1分多地的边界争执不下,延包工作一度卡壳。该镇人大代表卢家文连续3天蹲在村里:白天带着测绘仪到现场比对地块,晚上翻出老承包证、调取历史台账,一点点梳理权属脉络;最终拉着两户人坐在田埂上,用“各让半步、留条方便路” 的实在话劝和,不仅敲定了边界,还解开了两家人多年的疙瘩。

据统计,自工作开展以来,该镇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土地延包相关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100%,真正实现了延包工作“零冲突”推进,让村民在“心平气和”中完成确权。

人大代表正在给群众讲解土地延包相关政策。

扛起“责任监督员”,以“严格把关”确保政策落实

“不能让延包工作‘走过场’,得让每一户的权益都落地。”为防止出现“漏登记”“信息错”等问题,人大代表化身“监督员”,给延包工作装上“安全阀”。

人大代表们定期抽查各村延包台账,核对农户信息、地块面积是否与实际一致,重点检查老弱病残农户、偏远村组的登记情况,避免“有人被落下”。发现“部分村组登记信息不完整”“行动不便老人办证难”等问题后,人大代表们迅速整理成建议清单,推动镇里推出“上门登记”“代帮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带着设备上门,帮老人填资料、拍照片,让特殊群体“零跑腿”就能办好手续。

截至目前,武鸣区宁武镇土地延包合同签约完成率已达80%以上,这份“进度条”的背后,是人大代表“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履职担当。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多跑一步,农民的安心就多一分。”武鸣区宁武镇人大主席潘国荣表示,下一步,该镇人大代表将开展土地延包“回头看”,重点跟进偏远村组、特殊群体的政策落实,确保每一户农民的土地权益都“不打折扣”,让土地延包不仅跑出“加速度”,更充满“为民温度”,为乡村振兴筑牢“土地根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74 记者:唐秋艳 通讯员:潘国荣 潘明焯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