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了!南宁这个多民族社区“智”理有方

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高龄补贴如何申请?”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随着居民的语音问询,电子屏上的AI社工助理迅速精准呈现办理流程与材料清单。10月20日,民族工作八桂行采访团走进新竹社区,探寻人工智能技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创新实践。

新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毓宁向记者介绍“新同事”——AI社工助理。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苏华 摄

“这是社区的AI社工助理,也是我们的‘新同事’。”在新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毓宁,站在一面电子屏前,向记者介绍“新同事”。

“新竹社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老旧社区,治理挑战多。”覃毓宁介绍,社区聚焦居民生活痛点与治理难点,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打造“芯竹智联”平台,构建起“连万家、连治理、连服务”的智能化体系,把科技硬实力转化为服务软实力,让各族居民共享智能治理红利。

社区“芯竹智联”人工智能服务馆里的陪伴机器人。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在社区“芯竹智联”人工智能服务馆内,显示屏实时公示社区文明积分规则、可兑换商品明细及每季度积分管理情况。清晰透明的机制,让各族居民对社区治理规则与进程一目了然。

服务馆内功能分区明确:宣教区为居民提供智能科普、政策宣讲服务;医养区配备智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等服务;教育区为儿童提供益智学习资源;娱乐区设置“民族歌曲共唱”“民族舞蹈交流”活动空间,全方位让各族居民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覃毓宁在社区“芯竹智联”人工智能服务馆内,向记者介绍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治理情况。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苏华 摄

覃毓宁向记者介绍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治理情况。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苏华 摄

“引入AI后,让社区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治理更高效,服务更贴心。”覃毓宁的话语道出了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对社区工作者而言,AI成了处理咨询、分析问题、辅助决策好帮手,效率大幅提升;对居民来说,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咨询服务、家门口的AI健康和法律咨询,让生活便利度显著提高。社区居民施红婷对此深有感触:“想办理居住证,通过 AI 数字人一键咨询,流程材料全清楚,不用再跑冤枉路。”

新竹社区亲子早教课堂,为各族群众打造亲子空间。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社区老人。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智能化转型不仅便利了居民生活,更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78岁的社区志愿者、声乐老师陆洁芬通过社区AI培训,将自己与学员的日常学习照片制作成动态影像,新奇的技能为老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AI让我们老年人也跟上了时代步伐,晚年生活更精彩了。”陆洁芬笑着说。

“AI带来的这些变化,为各族居民交往交融搭建了连心桥。”覃毓宁说,通过AI精准匹配居民兴趣,社区策划出更受欢迎的各民族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积分机制让大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在协作中增进了民族情感;各民族共享安全升级、服务优化的治理成果,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

阅读量:0 记者:何明华 黎莹莹 凌鹏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