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位区,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小微企业家们专注忙碌;荣誉墙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牌匾熠熠生辉;走廊两侧,石榴造型的民族团结标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语相映生辉。
10月21日,民族团结八桂行采访团走进广西南宁五象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深切感受到这座创业“梦工厂” 对各族创业者的强劲赋能。

在五象孵化器,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微企业员工正忙碌工作。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共享工位区一角,广西科威讯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祖巍,正对着电脑编写代码。“2020年从江西来南宁时,我几乎是白手起家,没有同学亲友,也没有行业资源。”熊祖巍回忆道,初来的创业迷茫,进入五象孵化器后烟消云散。
“五象孵化器就像一个贴心管家。”熊祖巍说。
从免费共享的办公桌椅、高速稳定的网络等基础保障,到精准对接的创业培训、企业交流活动,再到市场资源的牵线搭桥,孵化器的全流程服务,为他扫清了创业路上的诸多障碍。

五象孵化器的共享工位区。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广西人特别友好,同事会在过节时给我送五色糯米饭等传统美食。”熊祖巍说南宁的包容令他很暖心,同时通过孵化器的创业交流活动,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他的企业在孵化器的助力下稳步发展,成为跨地域创业者在此安心打拼的生动写照。
独立办公区内,南宁博柏科技有限公司的货架很亮眼。简约收纳筐、精美藤编包包,一件件藤编手工艺品错落摆放,满是民族文化特色。
公司总经理钟思明,正和团队讨论着公司业务。2019 年,钟思明与丈夫在博白创办了这家藤编企业,2020年因业务拓展需求,迁至“五象孵化器”。
“孵化器提供的外贸服务帮了大忙,从出口通关到收结汇,再到主播培育和货源对接,全链条支持让我们的民族手工艺品走出广西。”钟思明介绍,公司把壮锦和藤编结合,开发的包包在国外很受欢迎,每年出口额能有1000万元左右。

南宁博柏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把壮锦和藤编结合,开发的包包在国外很受欢迎。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小小的藤编品,编出了各族群众的增收路,也编织出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钟思明说,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南宁团队负责产品设计、电商运营和客服对接,博白工厂则专注生产,目前已带动上千名编织工人就业增收,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和老人。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专注于创业孵化,赋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打造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广西南宁五象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湘婷表示。
从工商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到政府项目申报的全流程无忧服务。“孵化器就是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专注核心业务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让企业感受和谐共生的温暖。”黄湘婷说。
据悉,在入孵项目筛选阶段,“五象孵化器”积极引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业项目。除藤编企业外,还培育了传播广西茶文化等相关电商企业,为民族特色产业搭建走向更大市场的桥梁。
目前,“五象孵化器”已引进孵化超过700家企业,其中包括8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瞪羚培育入库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1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助力30家企业获得各类投融资支持。
如今,这座充满活力的平台,成了各族创业者的“梦工厂”。不管是哪个民族、来自哪里,大家都携手并肩,一起创建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