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兴宁区卫健局首次选派冯立群及陈北生两位业务骨干医师前往老挝巴色医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援外工作。一个月来,他们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180人次,完成手术麻醉16台,带教本地医护人员5名,以“针刀+手术”的双翼,让“中国方案”在湄公河畔落地生根。

中医小针刀带教操作
“授人以渔”是帮扶核心。两位医师在门诊与查房间隙,将针灸、小针刀、拨针、自血疗法等中医特色技术悉心传授。目前,巴色医院已有一名医生可独立完成基础小针刀与针灸操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一跃。手术室内同样精彩,中方主刀、老方助手,16台阑尾、疝气、骨科手术全流程规范,无菌理念、精细操作、围术期管理逐一落地,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巴色医院领导表示:“中国同事不仅带来技术,更带来信任,他们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

中医小针刀带教操作

中方业务骨干医师手术带教巴色医院医师
中医药的卓越疗效,在三位老挝患者身上得到了生动印证。48岁的坡艾被皮肤瘙痒折磨10年,多次在越南治疗未果,辗转来到老挝巴色医院,在采用中医自血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夜眠无痒,症状明显改善;32岁的南昆米腹股沟疼痛1年,虽在泰国多次检查治疗却收效甚微,经针刀松解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45岁的陶杜右上肢麻木1年,经小针刀加拨针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三则“活广告”不胫而走,中医门诊量翻番,当地百姓竖起大拇指,由衷点赞。

皮肤瘙痒患者治愈后给医生团队送上感谢
此次与老挝巴色医院的合作,是兴宁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兴宁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踏上援外征程,成为基层医疗领域向外输出经验的特色标杆。今后,兴宁区将持续以“医疗为纽带、民心为目标”,不断深化与老挝的医疗交流合作,让“针”情跨越湄公河,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兴宁力量。
来源:兴宁区卫健局、兴宁区卫健宣传信息中心
通讯员: 李培华 冯以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