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沟里的污水少了,空气也清爽多了!”近日,武鸣区宁武镇雄孟社区村民路过村边沟渠时,感受到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背后,是武鸣区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扛起生态监督责任,以“建言+监督+盯办”的履职组合拳,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从“嘴上说”变成了“真落实”。

深入各村(社区)养殖户、河岸边实地检查。
精准建言,为排查整治画好“路线图”
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启动之初,武鸣区人大代表没有停留在“听部署、表态度”,而是带着“怎么干才有效”的思考,深入养殖户、河岸边调研,提出一系列“接地气、可落地”的建议,为该镇整治工作定准方向。
“张叔,您这化粪池的盖板都没盖严呢?下雨天污水容易漫出来。” 武鸣区人大代表、雄孟社区党支部书记陆朝军蹲在养殖户的猪舍旁,指着池边渗出的浊水说道。此次污染排查,代表们没搞“抽查式”排查,而是联合挂点镇干部、村干部组成督查组,开展“全域拉网式起底”检查——逐个养殖场、逐条河流进行排查,记录养殖规模、排污口位置、治污设施现状等,建立“一户一档”台账,确保“哪家有问题、问题在哪”全摸清。
针对部分养殖场“整改敷衍”的潜在问题,人大代表们呼吁“执法不手软”——支持环保部门对不达标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对逾期未改、整改无望的依法关停,杜绝“下通知就完事”的形式主义。同时,明确“三方责任”,养殖户承担治污主体责任,村党支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避免“整改没人管、污染没人担”的推诿。

对整改不彻底养殖场进行回访。
铁面监督,向问题整改亮出“警示灯”
“整改不能走个过场,更不能让污染又冒出来!” 之前有些养殖场整改不彻底,人大代表就当起“监督员”,盯着问题不放,逼着整改到位。
对于以前老百姓信访反映过的污染点,人大代表们特意当成“重点盯防对象”。比如有个养殖场,之前因为偷偷排污被人投诉过,人大代表们去暗访了好几次,发现它还在搞“白天治污、晚上偷排”。人大代表们马上找挂点领导督办,要求养殖场装上监控,还得定期取样测水质,直到排污达标了才罢休。
针对日常监管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人大代表们还提出 “随机抽查+回头看”,不提前打招呼,直接去养殖场、排污口检查,看看治污设备的运行记录是不是真的。要是发现“设备摆着不用、记录造假”的养殖场,当场就让环保部门重新核查,绝不让监管“走过场”。
持续盯守,为长效治污筑牢“防护网”
污染防治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人大代表们将履职监督贯穿整治全程,用“钉钉子精神”确保成效不打折扣。
人大代表们不做“查完就不管”的甩手掌柜,而是通过参与专项督查、定期视察、不定期暗访,全程盯着整改进度——比如每周抽查10家养殖场,每月去看重点河段的水质,发现“某河段水质还未达标”“某养殖户整改慢了”,就赶紧跟镇党委、政府反馈。同时,走访周边农户了解满意度,把农户的真实感受作为整改成效的“试金石”,直至“水清岸绿”真正落地。
目前,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与人大代表的全程监督下,宁武镇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排查与集中整治已“动真格、见真章”:一批不达标养殖场完成整改,重点河段水质明显改善,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升。人大代表们表示,将继续把污染防治作为履职重点,盯紧每一个排污口、每一家养殖场,让“生态好”成为宁武镇乡村振兴的坚实底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