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5版)》(以下简称为《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细则》不仅对蛋制品分类进行了清晰界定,更针对生产环节划出安全红线,其中有“打蛋禁用挤压法”等要求。10月28日,记者走访南宁市场及采访部分消费者发现,这部首次将液蛋制品纳入监管的新规,已悄然牵动起公众对“盘中蛋”的安全关切。
蛋制品是指以鲜禽蛋为主要原料,经相关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新版《细则》将蛋制品明确划分为卤蛋、皮蛋、咸蛋、咸蛋黄等再制蛋,以及蛋黄粉、蛋白粉等干蛋制品等六大类。其中,首次将在烘焙制品中广泛使用的液蛋制品等新产品纳入了生产许可审查范围。
新版《细则》为什么将液蛋制品等纳入生产许可审查范围?据悉,因为蛋壳表面易携带沙门氏菌,而这种细菌易导致腹泻、发烧、胃痉挛等症状。所以为防控风险,对液蛋制品打蛋、过滤和收集、暂存等工序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版《细则》明确要求,厂房和车间应合理设计,并建造和规划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设施和设备,同时使用人工或机械逐个破壳,不应使用挤压破壳法进行打蛋,以避免微生物污染和异物污染。生产工艺采用巴氏杀菌的,应至少每3个月对杀菌机处理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验证杀菌效果。一旦原料、机器设备、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也应对杀菌机处理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验证杀菌效果。
“现在的液蛋只标了生产日期,来源和杀菌方式基本上都不写。”10月28日,在南宁市良庆区一家蛋糕面包烘焙门店,店主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门店每月需要用近100升液蛋,每周都要做两三次蛋糕,以前买现成的蛋液总担心卫生问题,“这个新版细则非常及时,以后进货肯定先看有没有新规要求的检验合格证明,合规的产品才能放心用。”据测算,液蛋制品在烘焙领域的应用占比已达42%,新版《细则》实施将覆盖这一庞大消费场景的安全链条。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随着新版《细则》宣传的推进,消费者的安全认知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关注”,一些商家也开始主动了解新规对原料蛋供应的要求。在江南区一家超市里,已有消费者开始询问导购:“这款蛋制品符合明年的新规吗?”,消费者李女士表示:“知道蛋糕里的蛋液有了监管标准,吃起来更放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版《细则》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控,也意味着公众购买的蛋制品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减少了因食用不安全蛋制品引发的健康风险。随着实施日期临近,这份承载着民生温度的“蛋制品安全指南”,正让更多人对餐桌安全多了一份踏实。
记者:黎兆齐
编辑:冼慧莹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卢超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