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降温,广西医院里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渐渐多了起来,学校里也不时传出孩子腹泻、呕吐的消息——这些熟悉的“秋冬健康烦恼”,今年该如何应对?
近日,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结合最新监测数据,从流行趋势、疾病辨别到防护妙招,给出了一份科学防疫“全攻略”。
秋冬传染病“抬头”,呼吸道、肠道疾病成两大重点
“从10月开始,广西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报告数就持续攀升,这说明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已经来了。”自治区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蒋丽娜点出当前态势。实验室检测更明确了“元凶”:这次流感样病例增多,主要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在“作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亦有流行。
和往年比,今年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两个明显不同:一是流行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二是 “主力病原”换了。“去年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今年则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蒋丽娜表示。
除了呼吸道疾病,学校里的“腹泻问题”也值得警惕。蒋丽娜解释,秋冬季节孩子腹泻、呕吐,多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传播方式很“灵活”:既能通过接触患者排泄物、被污染的玩具或餐具“悄悄入侵”(即粪—口途径传播),也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扩散,甚至诺如病毒还能变成“气溶胶”飘在空气中,被吸入就可能感染。
不过家长也不用慌,这类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最长不超过72小时),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偶尔伴有恶心、腹痛、发热。虽然多数孩子1—3天就能自行恢复,但也要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流感、支原体肺炎、普通感冒易混淆?专家教你辨别+警惕“危险信号”
“孩子发烧咳嗽,到底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支原体肺炎?”这是家长们最常问的问题。蒋丽娜强调,三者看似像,实则“内核”大不同,学会分辨能少走弯路。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常见有甲型 H1N1、甲型 H3N2、乙型 Victoria 型)引起,通常起病急,表现为高热,还伴有寒战、头痛、浑身肌肉酸痛,咳嗽多为干咳,没什么痰,就算后期有痰也只是少量粘液,而且夜间不会加重;支原体肺炎则是5岁以上孩子要特别注意的,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干咳”,一到晚上就加重,没痰或只有少量白痰,还可能伴有头疼、流鼻涕、咽痛、耳痛;普通感冒多是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搞的“小动作”,症状比较轻,一般是低热、流鼻涕,咳嗽也不严重,很少出现寒战、头痛、肌肉痛这些“全身症状”。
蒋丽娜特别提醒:不管是哪种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现这几个“危险信号”,必须立刻送医——如呼吸困难、持续高热退不下来,或是精神状态异常(比如成人嗜睡、胡言乱语,小宝宝哭闹不止、拒绝互动、眼神呆滞等)。这些信号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千万别拖延。
筑牢“四道防线”,重点人群这样护!
面对秋冬传染病,普通人该怎么防?老人、孩子、孕妇、有基础病的重点人群又该多注意什么?蒋丽娜表示,只要做好“疫苗接种”“日常防护”“健康生活”“及时就医”就能守好疫情防线。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自治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黄影指出:秋冬季节,流感、肺炎球菌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新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腹泻,还有冬春季高发的水痘、带状疱疹、麻疹等,都能通过疫苗预防。
针对不少市民关心的不同疫苗能同时打吗的问题,黄影给出了“安全原则”:符合免疫程序的疫苗可以同时打,但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比如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要打在不同部位(比如左右上臂、大腿前外侧),不能混在一个注射器里;如果是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比如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没同时打,就得间隔28天以上,其他类型疫苗不用等。举个例子:今天打了麻腮风疫苗,想再打水痘疫苗(减毒活疫苗)就得等28天,但打肺炎疫苗(灭活疫苗)第二天就能去。
黄影还提醒了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前要确认自己没有急性发热(体温≥38.5℃)、严重腹泻等急性病,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出现轻微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瘙痒,不用慌,这是正常反应,持续观察就行;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记者:罗颢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