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在隆安县城厢镇民兴社区的“感恩超市”门前,社区居民周爱秋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攒下的积分兑换了一瓶洗洁精和两包盐,感慨道:“做好事就能攒积分,就像存钱,还能换东西,真好。”
在马山县白山镇合诚社区的“儿童之家”里,阵阵欢笑声传来。孩子们围着“故事妈妈”蓝育芝,准备听她讲民间故事。“昨天讲了瑶族韦奶奶的故事,今天我们讲一个壮家小阿妹的故事。”蓝育芝翻开绘本,声音温柔如山泉般清澈。
如此温馨的日常片段,是南宁市易地搬迁社区里的真实生活写照。
从大山深处搬到城镇社区,从素不相识到亲如一家,各族群众在互嵌式社区里过上新生活,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山县白山镇合诚社区开展故事妈妈绘本活动,为各族儿童讲述民族融合故事。 (马山县白山镇合诚社区供图)
安居——从“移居”到“宜居”的温暖蝶变
在横州市马岭镇马岭社区,安置楼房整齐划一,街道干净整洁,绿化带郁郁葱葱,在这个常住人口4500多人的社区里,各族群众和谐共处。
“以前住在山里,下雨天总担心山体滑坡,现在住进楼房心里踏实多了。”壮族居民覃美芬的新家三室一厅,家电齐全,窗明几净。她特别提到,邻居王姐经常教她做面点,她也会回赠自己做的五色糯米饭,“我们就像一家人”。
“现在这里就是我的家。”马岭社区居民覃阿婆望着窗外整齐的街巷和热闹的文化广场说,“社区不仅房屋质量好,配套设施也很齐全,我很满足。”
这份满足,正是源自实实在在的改变。马岭社区依托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资金,实现了从“移居”到“宜居”的蝶变。
人居环境改造、街道美化亮化、健康步道铺陈、移民文化广场建设……随着移民小镇项目的完工,马岭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功能愈加完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文化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充。最让社区居民感动的是,马岭镇主动拆掉政府大院围墙,与社区居民共享大院空间,让各族群众在茶余饭后有了交往交流的好去处。
而在隆安县民兴社区,“小积分”正在撬动“大能量”。2024年10月成立的民兴社区是原震东社区所在地,是广西在县城集中安置的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之一,人口达10100余人,聚居着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各族群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获取积分,还可用积分在“感恩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项创新举措让社区治理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激发了各族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让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的同时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安心——从“陌邻”到“睦邻”的情感升华
当温暖的安居梦成为现实,交往交流交融的心门已开启。
壮族山歌悠扬动听,瑶族舞蹈优美动人,苗族芦笙婉转回荡……每年的广西三月三,上林县明亮镇明澄社区充满欢乐,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明澄社区是上林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聚居着来自11个乡镇,涵盖瑶族、苗族、壮族、汉族等10个民族的5700余名居民。针对“多民族、多来源”的特点,该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探索“互嵌式”社区治理新路径。
“社区重视文化阵地建设,要让每个节日成为民族团结的盛会,持续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明澄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黎骅宇介绍,社区致力为各族居民提供共娱、共乐、共学的空间,让“无处不交融”成为社区最动人的风景。
明澄社区居民潘安红表示,过春节时邻里间互送各自家乡的特色美食,广西三月三时大家会聚在一起对歌跳舞。“我要让孩子们记住家乡的味道,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潘安红不仅积极协助社区工作,还主动教孩子们制作五色糯米饭。在她的巧手下,普通的糯米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艺术品,也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情感纽带。
在马山县合诚社区,邻里间的温情正以另一种方式传递。“这些孩子比亲人还亲。”居民韦秀荣拉着志愿者的手说。患慢性病的韦秀荣是社区“1+1+N”志愿服务模式的受益者,社工和志愿者每个月定期上门,提供打扫、买菜等贴心服务。
乐业——从“落脚”到“扎根”的幸福跨越
当温暖的家的轮廓日渐清晰,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
清晨6时,隆安县城厢镇民兴社区里的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就业服务站前已人头攒动。“农业基地需要20人采摘西瓜,电子厂需要15名包装工……”该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用清脆的声音告知居民有新的工作机会。
隆安县创新打造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成为安置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2020年3月至今,“小梁送工”累计组织送工18.8万人次,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超2500万元。在送工过程中,各族居民互相学习生产技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25年,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就业服务站来了一名特殊的“新员工”——AI就业互动机“小梁数智人”,这名“新同事”上线两周就为居民提供了超3000个工作岗位。目前“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已延伸到全县10个乡镇,用工订单涵盖500多家企业。
在横州市马岭社区,产业兴旺正带领群众奔上致富路——通过申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设的高标准农业大棚,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鼓了群众的“钱袋子”。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南宁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帮扶车间工作的工人们都这么说,该车间位于上林县明澄社区。帮扶车间的引进,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工作与照顾家庭“两不误”的愿望。大家来自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但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生活中相互照应,从“相邻”升华为“相融”。
横州市马岭镇马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杰说:“我们要让搬迁群众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在邕城大地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浇灌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
记者:郭少东
通讯员:韦尹璇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