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阳光”暖村落

在宾阳县鲲鹏供水公司厂区,连片的光伏板像撒满大地的银箔,清洁电能正顺着线缆,源源不断汇入南方电网的能源长河;

在宾阳县古辣镇稻花香里旅游区,新能源汽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智能充电桩前“喝”着绿电……

走进南方电网广西南宁宾阳供电局,可以看到能源全景监测管理平台的大屏上,实时展示着宾阳县能源供给与消费全景,全县能源生产与用能情况一览无余。

在宾阳县的山巅,中南电力风电场的36台风机巍峨耸立,巨大的叶片在风中徐徐转动,将风能化为绿电。

自2023年12月入选全国首批15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以来,宾阳县紧扣“数智汇绿”核心,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达53.92%、增量占比高达106.62%,已提前完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能源变革,正为宾阳县域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规划:为绿能发展铺好“高速路”

“试点建设,规划先行。”宾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韦汉明介绍,自成为试点县以来,宾阳县统筹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全链条,推动能源体系从“源—网—荷”向“源—网—荷—储—智”升级,构建起全绿色、全低碳、全智慧、全利民的农村能源发展新格局。

在规划引领下,宾阳县先从能源监测“智慧化”破题。10月27日,记者在南宁宾阳供电局看到,能源全景监测大屏上,综合展示着宾阳县电力、燃气、成品油等能源的供给、消费态势及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及消纳情况。这个今年6月上线的“宝贝”,是广西首个县域能源全景监测管理平台,如今,它已成为宾阳县域能源监测的“智慧中枢”。

南宁宾阳供电局工作人员通过能源全景监测管理平台大屏,实时掌握全县能源生产与用能情况。黄爱凌 摄

“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南宁宾阳供电局副总经理黄芳平介绍,平台集成能源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功能,还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能耗与碳排放精准监测。

电网是绿电输送的“高速公路”,近年来,宾阳县加强与南方电网等企业合作,累计投入2.7亿元升级电网设施,新增配变容量6.96万千伏安,建成一批智能配电台区,确保绿电输送一路畅通。

广西晶飞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源源不断制造出光伏组件。

引入新能源企业,则为绿能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在宾州产业园区,广西晶飞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持续运转,一片片太阳能电池片被精准组装成光伏组件。“今年公司产值已达2亿元,全区12座电站正把绿色电力变成真金白银。”该公司副总经理蔡志亮笑着说,目前企业还在深度参与北部湾地区项目。

截至今年9月,宾阳县电源总装机容量达158.93万千瓦,全部为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当地的电力供应,已全面换上“绿色新装”。

升级:给用能模式换上“低碳装”

从能源生产端的布局优化,到消费端的效率提升,宾阳县以技术创新为利器,推动用能模式全方位迭代,让低碳理念渗透到生产、消费的每个环节。

在中南电力宾阳200兆瓦风电场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即可监测无人机巡检工作。

在能源生产端,智能运维让风电巡检“提质降本”。走进中南电力宾阳200兆瓦风电场,智能运维系统正颠覆传统作业方式。“以前巡检靠人爬,现在有了好帮手。”该风电场站长刘江雄指着“轨道机器人+高空无人机”协同巡检系统介绍,轨道机器人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在危险区域自动读取设备数据,无人机按预设航线巡航,让巡检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这套系统使人工巡检工作量减少58%,一年能省约30万元成本,全域巡检周期从2个月压缩至12天,效率翻了好几倍。”

宾阳县鲲鹏供水有限公司布设了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在能源消费端,分布式光伏成企业的“降本利器”。鲲鹏供水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是宾阳县的“低碳明星”。该项目由广西晶飞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厂区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年均能发电100万千瓦时,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水厂能用80%的电,剩下20%上传电网,再加上光伏板场地的租金收入,每年能节约电费、增加营收共30万元。”蔡志亮给记者算了笔账,绿电实实在在帮企业降本增效。

电网管理也跟上了“智慧节奏”。宾阳县搭建了“子站—WEB—终端”三级联动监测网络,实现127条10千伏线路配电自动化终端全覆盖,配网故障实现“分钟级”处置。

如今再看宾阳的能源地图:6座集中式光伏电站、8个集中式风电场,加上遍布城乡的分布式光伏,共同构成了一幅绿色能源“生金吐银”的新画卷。全县新能源装机突破158.62万千瓦,比2023年底翻了一番。

下沉:让绿电成为助农“增收桥”

在宾阳,能源革命的红利正顺着“增收桥”,源源不断流向乡村、惠及农户。

10月22日,古辣镇稻花香里综合能源站格外热闹,大桥镇货车司机陆师傅刚跑完260多公里的货运订单,正给新能源货车充电。“以前跑这么远,加油得花200多元,现在充电只要40多元,成本直接降了80%。”陆师傅的脸上满是笑容。

新能源车主在宾阳县古辣镇稻花香里综合能源站给车充电。

“这是南宁市县域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式综合能源项目。”黄芳平介绍,综合能源站占地300多平方米,有33个充电枪,自去年9月投用以来,已累计服务1.19万车次。电站不仅能为车辆充电,还可向电网送电赚钱,通过“新能源发电—谷段储能—峰段放电”的协同模式转变,让能源利用更高效。

充电站只是宾阳能源下沉的一个小窗口。目前,宾阳县已累计建成1430个充电枪头,实现16个镇全覆盖,既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也为群众绿色出行提供方便。

能源红利还在帮农民“鼓腰包”。宾阳县将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创新“村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等一起参与,共享收益。

在新圩镇四镇社区,安装在社区办公楼顶的光伏板,如今成了社区的“阳光银行”。“该光伏项目于2024年7月并网发电,至今已累计产出绿电近8万千瓦时,上网电费收益4万多元。”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英才介绍,这部分“阳光收益”全部纳入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兴办利民实事。

宾州镇三义门村村民阮锦堂,自2018年装上屋顶光伏后,便成为了一名“绿电生产者”。光伏发电为他们家带来了超过5万元的收益。

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已有7145户村民安装户用屋顶光伏,并网规模超29.51万千瓦,越来越多村民愿意用、主动用清洁能源。企业通过安装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向农户发放一次性补贴和租金,平均每户累计增收约1.73万元。

报纸版面截图。

阅读量:77 记者:潘登 何凝 通讯员:蒙焕章 编辑:王媛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