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凡一平黄佩华等相思湖作家群经典作品闪耀舞台

近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读研写演实践育人工程”之相思湖作家群作品演示会在南宁举行。知名作家东西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回响》(片段)被大学生改编成话剧上演,展现了独特的舞台魅力。

话剧《回响》(片段)。记者李宗文 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相继走出了韦其麟、容本镇、杨克、东西、凡一平、黄佩华、黄堃、杨长勋、严风华、石才夫、莫俊荣、董迎春、侯珏等一大批优秀诗人、作家。2005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先后引进东西、凡一平、黄佩华、朱山坡、小昌等多位著名作家,在全国率先实行驻校作家制度,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相思湖作家群。他们共同建构并丰富了相思湖作家群的文学传统和人文内涵,使相思湖畔成为广西文学高地,在区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大学生演绎凡一平、黄佩华、东西等相思湖作家群的经典作品。记者李宗文 摄

此次演示会分为湖畔诗影、随风咏叹、世纪回响三大篇章,以歌曲、诗舞剧、话剧、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开场曲《缘分》和《陆海之歌——广西非遗海歌合唱》拉开演示会的序幕,缘分恰如今宵相聚,海歌唱响非遗声韵,从旋律悠扬到深情合唱,一步一步牵引观众开启这场实践育人的视听之旅。

整台演出充满青春气息。记者李宗文 摄

诗舞剧《湖边切片·不如就做一只飞鸟》、诗歌朗诵《诗海拾贝》、诗电影《相思湖纪事·旧梦与新声》书写湖边的叙事,那些被语言与舞姿点亮的瞬间,在湖畔回荡,如涟漪不绝。

老挝班留学生表演的节目《坐着火车去中国》。记者李宗文 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欲晓话剧团《人物画廊》分别改编自凡一平、黄佩华、东西等相思湖作家群的经典作品,演员以“人物画廊”呈现多样角色——或承命运重压,或陷日常迷惘,或来自遥远过往,或鲜活于当下,观众随灯光共赴跨时空文学绮梦。老挝班留学生《坐着火车去中国》,以欢快的舞曲,用动听的歌声,伴着中老铁路的律动,诉说两国山海相连的情谊。话剧《七月来信》改编自祁十木的诗歌,通过舞台演绎将角色深藏的心事外化呈现,引导观众一同揭开最终的谜底。当晚,《随风咏叹》《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等优秀作品也同观众见面。

现场演绎诗人陈爱中的诗歌。记李宗文 摄

值得关注的是,话剧《回响》构建出真相与人性的双重迷局。观众黎先生认为,大学生将《回响》等经典作品进行了深刻演绎,成熟度超乎自己想象。这样的尝试也让文学作品的改编有了更多可能。

记者:李宗文黄芳曦(实习)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64 记者:李宗文 实习生:黄芳曦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