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宁交警针对民族大道与江北大道交叉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实施精细化改造,改造后该路口晚高峰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明显改善。
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民族大道与江北大道交叉口承载着多元而密集的交通功能:向东衔接民族大道朝阳商圈,向南连接江北居住区,向北通往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向西延伸至老城区生活圈。每日,大量通勤、购物、休闲等出行需求在此交汇。随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该路口交通压力不断加剧,尤其在晚高峰时段(17:30—19:00),成为中心城区典型的交通拥堵节点。
改造前
受道路条件限制与交通流量激增影响,民族大道与江北大道交叉口晚高峰通行问题突出。
西进口车道冲突:最左侧为“直行掉头混合车道”,掉头车辆需等待对向直行车流间隙才能转向,频繁停滞导致后方直行车辆积压;掉头车辆与西出口驶出车流形成“交叉冲突点”,常出现“顶牛”现象。
西出口车道收窄:从进口3车道过渡至出口2车道呈“渐变收窄”状态,车辆驶出需减速避让、交替通行,易形成“堵点”,降低路口通行效率。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流干扰:非机动车交通量大,与西进口掉头进入路侧商场停车场的机动车流相互干扰,交织段长度不足,通行效率低。
高德地图平台数据显示,该路口延误指数高达72;车辆通过路口平均停车次数1.2次,频繁启停增加油耗、易引发追尾事故;路口排队长度最长可达149米,延伸至民族大道中段,影响周边支路通行。

改造前,晚高峰路口通行问题突出。南宁交警供图
改造后
为破解拥堵难题,南宁交警实地调研后“对症下药”,改造措施精准落地,目前已完工并显现成效。
优化车道功能:将西进口最左侧“直行掉头混合车道”调整为“直行车道”功能,同步增设“禁止掉头”禁令标志,消除掉头车流与西出口车流交叉干扰。掉头车辆需要到民族大道与朝阳路交叉口方可掉头。
完善交通设施:将西进口中央隔离护栏延伸至停止线,阻挡车辆越线掉头等违法行为。并增设车道导向线规范车辆行车轨迹。
改造后,民族大道与江北大道交叉口晚高峰通行效率显著提升:路口延误指数从72降至35,降幅达49%;车辆通过路口平均停车次数从1.2次下降至0.7次,降幅达41%;路口最长排队长度从149米缩短至112米,降幅达24%,不再影响民族大道主路通行,周边支路拥堵压力同步缓解。

改造后,晚高峰路口通行效率提升。南宁交警供图
下一步,南宁交警将持续关注该路口早晚高峰通行状况,根据季节、节假日交通流量变化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同时启动其他重要路口早晚高峰拥堵节点排查优化工作,提升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
记者:蓝梦
通讯员:杨婧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罗宁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