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空中“骡子”!无人机高效清运那考河美人蕉枯叶

11月7日,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的河道沿岸与百亩蕉园内,无人机往来穿梭、精准作业,成为低空经济融入生态治理的生动场景。据悉,这是那考河湿地公园首次使用无人机清运美人蕉枯叶,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开始前往目标点!”当天下午,记者在那考河湿地公园内看到,无人机从公园河道边的小广场上平稳起飞,按照规划好的路径以稳定速度掠过水面,并前往目的地,待工人吊装完毕,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平稳应声而落,将一捆捆的美人蕉枯枝败叶精准“投喂”至运输卡车车厢内。

那考河湿地公园的百亩美人蕉,每年进入盛花期时,数万株美人蕉花朵同时绽放,在阳光下随风摇曳,橙黄色、嫩粉色、大红色的花朵汇聚成一片花海,是南宁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美人蕉不仅是园区标志性景观,更承担着水质净化功能,其发达的根系系统可通过吸收吸附作用深度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为流域水环境改善筑牢生态屏障。

据统计,园区内连片种植的美人蕉每年需集中收割两次,每次枯叶及残株的清运总量多达260吨,往年清运完全依赖人工模式:需投入大量工人连续作业8天,不仅人工成本高、效率低,频繁的人工搬运与踩踏还易破坏湿地结构和美人蕉根系,直接影响后续植被再生与生态修复效果。

为响应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十五五”时期生态环保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破解传统清运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生态影响大的三重难题,南宁北排发展公司联合南宁市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城市物业有限公司,针对性引入适配湿地生态场景的高性能载重无人机,以“人机协同”模式推动生态治理手段升级。

据介绍,该无人机单次吊装重量可达100公斤,远超人工单次搬运量;操作人员通过地面终端实时监控、精准操控,无人机从枯叶堆放点抓取植株后,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一次往返转运,直接将枯叶吊装至指定运输大车。同时,搭配车载式电池的便捷更换设计,无人机无需长时间停机充电,可实现全天候持续作业,原本需要8天的枯叶清运工作,现在仅需要5天,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枯叶清运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另据透露,未来,南宁北排发展公司将加强人工智能、云技术对生产运行、防汛保障等业务的支撑赋能,探索更多新质生产力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比如,使用无人机巡航河道等,让那考河这张“城市生态名片”更加靓丽,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经济应用经验。

记者:凌剑伊

图片:宋延康

编辑:罗竹君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87 图片:宋延康 记者:凌剑伊 编辑:罗竹君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