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教育局用心用情做好教育双拥工作

清晨,南宁市五一路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身着迷彩服,挺直腰板进行队列训练,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回荡在校园上空——这是一所“少年军校”的日常,也是南宁市教育系统深耕双拥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南宁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南宁警备区的悉心指导下,将教育双拥作为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抓手,从军人子女入学到军属安置,从国防教育到人才共育,用教育人的温度化解官兵们的忧盼,书写了军民融合的动人篇章。

倾力保障,破解官兵后顾之忧

“身为少年军校的一员,你们在队列训练、军事训练和军事化管理中的表现,令人骄傲和自豪。你们是合格的小军人,我为你们点赞!”广西某边防部队官兵在给南宁市五一路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今年,该校师生累计给边海防部队官兵寄出书信32封,收到回信32封,回复率100%。书信来往间,涌动的是军民鱼水深情。

南宁市教育局与南宁警备区联合成立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抓落实、专人联络促反馈”的工作机制,确保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全覆盖,优待政策落实率100%,年度保障人数超过全区其他城市总和。此外,扎实推进“呵护雏鹰·关爱成长”项目,持续为烈士、残疾军人子女提供特殊关爱,编织起全方位的呵护网络。

安置军属也是教育双拥工作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2025年南宁市教育系统提供24个岗位用于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安置,目前,全市中小学在职教职工中退役军人已达457人。

军教融合,培育崇军尚武新风尚

南宁市桃源路小学军乐团成绩斐然,连续多年参加南宁市中小学艺术比赛均获金奖。这所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学校,以“少年军校”和“理想课堂”为办学特色,实施“以军人气质培养学生,以军人纪律规范学生”的教育,开展“军校育英才,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十个一”特色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在南宁校园已实现全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将国防知识融入学科教学,创新开展主题班会、军事训练营等活动。在全区军事理论课教学竞赛中,南宁教师获奖数持续领先。

品牌活动更是亮点纷呈。现代化兵器模型展览让尖端装备走进校园,“一等功臣进校园”活动讲述强军故事,“军营开放日”活动让学生体验部队生活……特别是南宁市教育局与广西某边防部队携手实施的“双拥书信”工程,让孩子们通过笔墨与边防官兵交流心声,架起连接情感的桥梁。目前,全市已有21所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数量居全区首位。

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升。南宁市教育局每年抽调专人协助南宁市征兵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开展“航空特色课程”,举办“未来飞行员”挑战赛,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选拔学生进入“航空航天+计算机”双学位项目。2024年,我市空军招飞人数达7人,创历史新高。

品质升级,筑牢教育强市根基

做好教育双拥工作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支撑。近3年来,南宁市新建学校82所,新增学位7.7万个,确保军人子女顺利入学。2024年筹措高中建设资金6.9亿元,新建改扩建高中10所,推进42个办学条件改善项目,新增学位数和学校数连续多年均位居全区第一。

南宁教育质量持续攀升。推进16项全国性教育改革,在全区率先成立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中心,获评国家级示范区、试验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服务品质也在不断优化。实现军人子女入学“一件事一次办”;完成高考考场升级改造,改善办学软硬件条件;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全方位服务官兵需求。

“教育双拥是情之所系,更是责之所在。”南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获评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单位为契机,继续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用心用情解决好军人‘后代、后院、后路’问题,让官兵安心练兵备战,为强军事业贡献教育力量。”

从课堂到训练场,从校园到军营,南宁教育系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拥军优属的深厚情怀,为强军事业筑牢“后院基石”。

记者:宾艺苑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罗宁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87 记者:宾艺苑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