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反映着人民的呼声,承载着人民的期盼,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一次次务实高效的代表建议办理,生动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现实。
近日,全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代表建议办理“成绩单”:本届以来,市人大代表围绕中心大局和民生关切,共提出代表建议1405件,数量逐年递增,质量稳步提升;代表建议当年一次性解决率(A类答复)由2022年的39.59%跃升至2025年的66.34%。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金点子”,正转化为惠及民生、推动发展的“金果子”。
数据背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对代表建议的高度重视和扎实办理,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南宁的生动实践。
聚力服务大局
助推产业发展
在横州市新福镇新福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场关于“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讨论正热烈进行。人大代表们围绕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提出了将东部新城六景工业园作为平陆运河经济带重要载体、强化跨区域战略产业协同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等一批高质量建议。
这些建议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代表们实地调研的智慧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坚实阵地,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平陆运河南宁段重点工程现场开展调研视察,加快推动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规划南宁片区方案落地实施。
建议的生命力在于办理落实。针对代表们关注的园区建设与产业升级,相关部门通过办理联络站重点建议,快速协调解决景州大道六景高速出口区域施工问题,有力改善园区招商环境;推动西乡塘区金陵产业园、邕宁区新兴产业园供电设施建设提速,满足园区用电需求;推动南宁东部新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成功申报广西首批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助力隆安县华侨管理区比亚迪综合测试场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工程(一期)建设提速,服务项目落地投产。
聚力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度机制创新
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完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办理《关于加快建设邕北灌区的建议》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推动该项目列入国务院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重要文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落实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1.7亿元,为项目建设扎实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关于借助平陆运河建设契机,整合资源建设平陆运河(南宁段)文化旅游带的建议》的落地,催生了百里秀美邕江文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开启了沿运河区域文旅资源整合提升的新篇章。此外,《关于南宁市推进“种业标准地”模式创新实践的建议》和《关于加强扶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议》,推动制定出台南宁市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力改善民生
办好惠民实事
教育、养老、出行……一件件关乎群众日常的“小事”,却是人大代表心中的“大事”。
代表们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了《关于加强“家庭、学校、医院、社会”协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经过有关部门办理,推动了南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养老服务方面,代表提出的《关于市各县退休人员享受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建议》推动出台相关文件,将南宁市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惠及37万人。
安全出行事关千家万户。《关于延长64路公交车运营线路到沙井公交首末站的建议》《关于加快金村路建设和交付使用的建议》等183件涉及市民“家门口”出行的建议得到办理,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题。《关于架空层内禁止电瓶车充电的建议》,则推动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产业升级到政策创新,从民生改善到城市治理,南宁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每一个“金点子”的落地,都是一次民意的回响;每一颗“金果子”的结成,都是一座城市温度的体现。在南宁这片热土上,代表建议办理的“成绩单”还在续写,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其中最动人的篇章。
记者:周小燕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