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激活马山职教发展动力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无人机专业学生检修常用型号无人机。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无人机专业学生,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训练实操技术。

11月11日,南宁市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无人机实训室里,40名学生操控虚拟仿真设备,让屏幕中的无人机沿山地、玉米地精准巡航。

这个区内职业教育院校少见的低空经济专业实训课堂,让三年前“校舍破旧、专业滞后、濒临停办”的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旧貌换新颜。

其背后,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与马山县深化粤桂协作,以“输血+造血”激活县域职教活力,让这所西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逐步强起来。

硬件破局 实训阵地强起来

2022年,时任深圳市华强职校党委副书记李三平到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时,眼前是“两栋旧楼、几台老电机、在校生不足500人”的窘境:专业还局限于幼保、电工等传统领域,43名教师半数无专业资质,3.14万平方米的校园找不出一间像样的实训教室,毕业生就业率不足50%,是西部县域职教“缺硬件、缺专业、缺人气”的缩影。

2022年7月,国家组团式帮扶政策落地。以深圳市华强职校为核心的帮扶团队,分3批次进驻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马山县粤桂协作办负责人介绍,项目自2024年11月动议,2025年5月投入600万元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8月基地竣工,仅用时10个月,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便实现了从无到有。

在深圳标杆院校“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下,马山县明确了建设“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产业服务”三位一体专业体系的发展路径。

记者在校区看到,无人机实训基地面积约600平方米,配备30余架多旋翼与固定翼无人机,设有模拟仿真、装调检修、组装调试、飞行操控四大功能区,并引入虚拟仿真平台和飞行测试笼等先进设备。

“高水平、高起点!”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泽鑫曾在国内无人机领域赛事夺得过冠军。在他眼前,学生们显然比他当年的学习条件优越不少。“依托粤桂帮扶项目的支持,学生们接触到的教学硬件设施,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属于第一梯队,甚至优于许多本科专业。”他赞叹地说。

数据是最直观的答卷:截至2025年秋季,马山职校在校生从458人增至1449人,增长3.16倍;教师从43人增至109人,2.53倍的增长背后,是20余名深圳专家手把手带出;校园面积扩展到6.66万平方米,增长2.12倍,新增的实训楼里,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软件提质 育人体系活起来

为什么是无人机?

“无人机专业既接低空经济风口,又解马山民生痛点。”粤桂协作职校团队的研判,让专业建设从一开始就踩准需求。

近年来,低空经济年均增速超20%,行业人才缺口年均增长30%,而马山县辖区83%为山地,农户人工打药“一天顶多20亩”,效率低且危险;加上广西推进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圳的先发资源能直接对接。无人机专业的落地,成了“产业需求+地方痛点”的最优解。

深圳帮扶团队带来的“软件升级”同样关键。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借鉴深圳标杆院校“岗课赛证”一体化模式,联合深圳信息学院无人机学院专家,构建起“基础课+特色课+证书培训”的课程体系。既有无人机构造、飞控调试等基础内容,又专门加入山地植保场景模拟,还嵌入1+X无人机操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学生毕业就能持证上岗。

今年11月,学校还承办了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操作赛项广西区域选拔赛。“以前广西代表队只能到广东参赛,今年我们把全国的知名专家邀请到学校了。”参赛学生自豪地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一部署为东西部职教协作指明了实践方向。

“学生有一技之长,未来既可以在专业领域深造,也可以瞄准城市、农业广阔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找到契合的岗位。”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深圳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郭可人说。

本报记者在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详细采访、了解教学硬件。记者 陈可夫 摄

同心聚力 师生心桥连起来

郭可人常跟当地教师聊起对学生的期待,这种“为马山育人才”的共情,让帮扶不止于“送资源”,更在于连心意。

粤桂帮扶团队驻校期间,不仅带课,还帮助当地教师制定成长计划,如今马山职校已有2名教师能独立承担无人机专业核心课程。

另外,双方还谋划更长远的布局。粤桂帮扶团队正对接深圳无人机企业,探索跨境低空服务合作。未来,马山的无人机飞手不仅能服务本地农田,还可参与东盟国家的农业测绘、跨境物流项目。

“我们要把无人机专业打造成‘立足八桂、联动湾区、辐射东盟’的标杆。”马山县教育局负责人说,目前“粤桂协作+产教融合+人才培育”的马山模式,已被纳入广西乡村振兴经验清单,为其他县域提供借鉴。

从濒临停办到专业标杆,马山职校的蜕变,藏着县域职教振兴的三重密码:以精准投入破解硬件短板,让学校“活”起来;以产教融合对接产业需求,让专业“强”起来;以协作优势撬动发展动能,让人才“留下来”。而无人机掠过的不只是山地农田,更打开了西部县域对接新质生产力、拥抱新发展机遇的天空。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除了开设无人机专业以外,还设有幼儿保育、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电商)、计算机平面设计、中餐烹饪、民族音乐与舞蹈等专业。

如今,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新增设了马山县综合高级中学。

未来,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马山县综合高级中学将双翼齐飞,借助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东风,让八桂更多的鲲鹏扶摇直上。

记者:潘登 陈可夫

通讯员:李夏文/图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53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