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展厅,工作人员介绍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相关情况。记者叶子榕 摄
近年来,南宁市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一批“人工智能+”民营企业正飞速发展,释放出南宁未来产业新动能。
“场景”撬动 助力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
位于南宁高新区的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译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东盟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企业,该公司不少人工智能产品已得到实际场景应用,促进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顺畅和紧密。
“我们已深耕东盟语料领域16年,不少产品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达译公司总经理温家凯表示,在东盟语料领域,企业基于多维协同神经网络架构,构建了东盟多语言处理AI大模型,覆盖越南语、泰语、马来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东盟主要语言,大幅提升了语言机器翻译质量与语义理解能力。
据介绍,该公司应用成果之一的“东盟多语言无障碍教学系统”,允许教师与学生分别设置各自的语言偏好,通过耳机与屏幕实现语音内容的跨语言即时传达与显示。教师授课时,学生将同步收到翻译后的音频与文字信息;学生提问时,系统亦可将内容同步翻译并传输给教师及其他学生。
“这套系统支持中文、英文以及东盟主要语言的多语言混合互动教学,适用于国际班级、中外合作办学、语言培训机构等多语种教学与沟通场景,能打破语言壁垒,提升课堂沟通效率与学习体验。”温家凯说。
另一款应用成果“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则支持汉语、英语、越南语、泰语、马来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等语言之间的高质量互译;提供语种自动检测、文本翻译、文档翻译及翻译历史查询等功能;支持离线私有化部署及领域定制开发。目前,系统已完成与华为信创产品的兼容适配与认证。
“随着广西与东盟合作交流日益紧密,语言沟通类的应用场景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们研发的产品覆盖国际教育、旅游、会议同传以及影视等场景应用。”温家凯说,“我们非常看好南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未来,我们将以‘场景’撬动更多合作,助力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算力网络 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近日,在位于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建股份),研发人员正对着电脑进行系统测试。企业展厅里,智能运维、教育、农业、医疗、城市治理、新能源等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案例让人耳目一新。
润建股份软件事业部总裁胡永乐介绍,公司从2020年起投资建设五象云谷智算中心,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从通信信息能源网络管维者向领先的人工智能行业模型与算力服务商转型升级。
“五象云谷智算中心是广西高等级、大规模的智算中心,发布‘星算云池’等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普惠优质的算力服务。另外,公司自研的‘曲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一款面向行业应用的生成式AI模型开发平台,可以降低AI开发门槛,已在能源、通信、教育、医疗、农业、政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孵化超百个行业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胡永乐说。
今年5月,润建股份“曲尺通信运维大模型”成为广西首个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9月,“曲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与“曲尺数据标注平台”入选广西首批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目前,润建股份已构建“算力网络+开放平台+行业生态”三位一体AI全栈能力,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地市及多个东盟国家。
“未来,我们希望不仅能做好自身的AI业务,还可依托平台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共同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时代机遇。”胡永乐说。
加“数”奋进 构建“AI+”生态赋能体系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以人工智能赋能园区创新生态。
今年,南宁·中关村启用“AI+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易厅”和人工智能集成服务中心,围绕“AI+先进制造”“AI+设施算法”“AI+智能终端”“AI+智能家具”“AI+智慧城市”“AI+农业”“AI+一老一小”等7个板块,构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易窗口。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入驻企业超1300家,其中“AI+”企业突破100家,覆盖“AI平台开发”“AI+农业”“AI+制造”等细分领域。
在深化场景融合创新方面,南宁市聚焦“场景驱动、生态共建”发展路径。南宁高新区通过构建“AI+”生态赋能体系,推动建立“本土企业+生态伙伴”协同机制,重点培育润建股份、捷佳润、宇立科技、星网智云等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在算力服务、智慧农业、具身科技等领域深度渗透,打造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典型应用。推动22个人工智能产品、6个垂直领域模型、8个“AI+制造”典型场景上榜自治区名单。国电电力入选2025年第一批广西工业互联网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记者:阮晓莹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