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扎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广西联科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先进原子材料研发中心技术员专注操作,严谨细致。记者 冯梓剑 摄

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南宁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创新资源要素向民营经济集聚,积极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以科技赋能民营企业向“新”而行。

从攻克“卡脖子”技术到牵头制定行业新标准,南宁民营企业正加速告别传统发展模式,以敢闯敢试的劲头开辟新赛道,为南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持久的创新动能。

多策并举提升民营企业创新主导权

在南宁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于2019年成立的广西联科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科华)以单原子技术为“利刃”,在新材料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联科华先进原子材料研发中心里,技术员专注调试设备、记录数据,每一个操作都严谨细致。

在这里,科研团队围绕单原子技术的应用突破连轴攻关,为下游产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积蓄技术力量。

“公司是国内率先实现量产单原子材料的企业。凭借30余项发明专利,我们可生产200余种单原子材料。”联科华总工程师赵超说,今年以来,公司的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牵头的“新型高效单原子材料的开发及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项目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研发的新一代单原子石墨负极材料比容量较传统产品提升20%—50%,目前已完成中试并通过第三方验证,即将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进产业化。

联科华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南宁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全方位支撑。为强化民企创新主体地位,市科技局打出政策“组合拳”:下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补助2410万元,其中2040万元惠及387家民企,为企业研发注入资金活水;向119家民企选派165名科技特派员,提供政策宣讲、技术攻关、资源对接等“一对一”服务,破解企业创新“痛点”。

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上,南宁同样发力十足:为13家民企兑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平台奖励168万元;5家民企牵头或共建平台获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认定,4个创业平台申报建设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目前,南宁拥有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创新创业平台540家,正共同推动南宁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精准立项为民营企业发展强基固本

在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林集团)南宁工厂,操作人员端坐在明亮的控制室里,轻点电脑鼠标,车间的产量、能耗、设备状态等实时数据便清晰跃然屏幕之上,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智能调控。

“公司累计承担57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参与10项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拥有75件授权专利,近5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8%。”丰林集团总裁王高峰表示,今年公司创新成果再添重磅荣誉——“绿色高性能木竹地板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紧扣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建材发展方向,解决了木竹地板行业“环保性差”“功能单一”“制造能耗高”等突出问题,推动绿色建材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此前,丰林集团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梁希林业科技一等奖等。这些标志性科研成果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环保化、功能化升级,其中“环保超强刨花板”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居华南地区首位,推动丰林集团入选2024年度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丰林集团的稳健发展,是南宁市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精准赋能。为助力民营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聚焦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施策,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27个民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投入科技财政经费超3000万元,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帮助对接优质创新资源,为民营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核心支撑。

全周期服务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生态

围绕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南宁市从融资、中试、产学研协同等维度发力,为民营企业创新织密“支撑网”。

今年以来,南宁市小微企保有限公司为77家“白名单”科技型企业提供2.75亿元担保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南宁市累计建设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6家,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南宁市提速推进桂电“113”工程,桂电南宁研究院与企业联合攻关48项,共建4个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教育实践基地,让智力资源直达产业一线。

“我们始终紧扣民营企业创新重点,以全周期服务清除资源梗阻,加快创新资源要素向民营经济集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具体来说,将从三方面为民营企业持续赋能: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开展高企、瞪羚企业申报培训,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专项产学研对接,重点培育科技领军型企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创新平台认定后补助奖励等政策,降低创新成本,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学术论坛等方式,搭建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科技企业群体。

记者:冯梓剑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32 记者:冯梓剑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