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良庆区那马镇,暖意在人们的心中流淌。
11月12日,在那马镇政府生活区的文体活动室传出嘹亮的山歌声,那僚村村民潘翠英和歌友们正在排练新曲;在坛良村农家书屋,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此起彼伏,“书香润农家·童心绘阅途”阅读分享会正火热进行……这一幅“老有所乐、幼有所学”的生动图景,正是良庆区那马镇“十四五”以来持续丰富服务供给、用心用情织密民生“幸福网”的缩影,让老年生活更有滋味、童年时光更添色彩,着力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老有所乐 “夕阳红”绽放新光彩

“现在有了宽敞的场地,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个月大家从各地赶来对歌,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11月12日,那马镇嘹啰山歌协会常务副会长、75岁的李高新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在那马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群众唱山歌有了固定的“新家”,从零散的自发聚集变成了有组织的文化活动,让嘹啰山歌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正是那马镇精准对接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生动写照。“十四五”以来,该镇分层分类设计服务,用“文娱添彩+温情守护”点亮幸福夕阳:从“艺韵暖金秋”的趣味互动,到“墨香传情”的春联寄福;从广西“三月三”的山歌飞扬,到清明时节的文化传承活动,再到“红色足迹,薪火相传”的主题党日活动,多元的文娱活动让老年生活“乐起来”。
针对高龄、困境老人的特殊需求,那马镇开展“靶向式”慰问帮扶——“关爱送上门”爱心探访、“敬老月”集中慰问、社工站“暖心走访”等行动。特别是社工和志愿者们带着物资上门,和老人们拉拉家常、倾听心声,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幼有所育 “童心梦”徜徉新天地

在坛良村农家书屋,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同样精彩。
“我最喜欢《水浒传》里的武松,因为他行侠仗义!”11月12日,在坛良村农家书屋举行的“我的读书故事”分享会上,坛良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小川眼里闪着光、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她看来,来农家书屋看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里有很多书籍、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知识!”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互动和分享,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与自信心,让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课后乐于前往的‘快乐知识乐园’!”那马镇党委宣传委员邱翔表示,今年以来,该镇创新做法、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精准破解留守儿童社交困境、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为童年成长保驾护航。
除了阅读活动,那马镇还开展了趣味运动、科普实践、安全自护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激发成长“新活力”、打开知识“新视野”、破解成长“小烦恼”。其中,为期6节的“快乐童年,奇妙之旅”儿童娱乐小组活动,有效帮助冲陶村的留守儿童帮打开心扉,建立起互助友爱的朋辈支持网络,切实提升自我认同感与幸福感。
创新机制 “幸福网”越织越牢固
那马镇在服务“一老一小”实践中,不仅注重活动开展,更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偏远的村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贴心服务。
通过联动志愿者、村委、专业社工等多方力量,那马镇凝聚起服务合力,结合季节变化与节日特色,不断打磨服务细节,设计更多适配老人、儿童的活动,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更暖心,切实托牢“一老一小”幸福底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我们始终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一步,那马镇将紧扣全会部署,继续紧盯‘一老一小’动态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托牢民生幸福底线,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和谐美丽那马注入更多温度和内涵。”那马镇党委书记梁凌波表示。
从文体活动室的声声山歌,到农家书屋的缕缕书香,那马镇正用扎实行动,把“一老一小”的幸福梦想转化为群众身边可知可感的生活实景。
记者:韦静 文/图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