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构建“选、育、励”一体化工匠人才培养链条​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5年大国工匠名单,广西有4名产业工人入选。其中,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大师陈仁桂凭借在铝合金加工领域的精湛技艺和卓越贡献成功入选,成为南宁市首位大国工匠。这一零的突破,是南宁市长期坚持深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结出的硕果。

据悉,围绕大国工匠的示范引领效应,南宁市总工会构建了“选、育、励”一体化的工匠人才培养链条。

构建梯次递进的遴选体系。市总工会建立“六维标准、多级联动”工匠选树机制,涵盖技术突破、专利成果等评价标准,通过基层挖掘、行业推荐、竞赛发现等渠道,广泛发掘各行业、各领域的能工巧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基层工匠到南宁工匠(134名),再到广西工匠(19名),直至大国工匠(1名)的多层次工匠人才梯队。

搭建多元赋能的培育平台。市总工会打造以“自治区级赛为示范、南宁市级赛为引领、基层岗位练兵为主体”的竞赛体系,以赛促育。近年来,通过竞赛涌现全国技术能手2人,市级技术标兵36人、技术能手44人,晋升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共356人。大力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现有各级创新工作室132家,成为技术攻关的“尖兵连”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整合职业院校与大型企业资源,挂牌成立11所南宁工匠学院(校),今年以来开展培训941场、培训3.17万人次,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机衔接。2025年上半年,新增技能人才3.57万人次。

全面激励提升工匠价值认同。市总工会强化政治激励,积极推荐优秀工匠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2024年,全市获评全国及自治区级荣誉的先进人物中,产业工人占比达44.68%;12名优秀工匠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化技能价值激励,推动企业落实能级工资制度,实现“以技提薪、技酬匹配”。强化社会激励,整合资源,为劳模工匠及其家庭、企业提供“荣誉共享礼包”,涵盖公益观影、技能提升、体育健康、心理关怀等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传播工匠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助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努力培育更多的“陈仁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新篇章汇聚起磅礴的产业工人力量。

记者:宾艺苑 韦静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09 记者:宾艺苑 韦静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