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三个常态”拓展文明实践

“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想不到今年在我们武鸣见到了,那个机器人听从指令跳舞真是太炫了!”虽已时隔数月,武鸣区双桥镇下渌村学生韦明哲还是兴奋不已——今年暑假,一场文明实践活动为武鸣区孩子们带来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科普课,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满足了内心的好奇感。

武鸣区通过各文明实践志愿队了解群众需求,截至目前,群众点单834项得到兑现,实践阵地成为群众活动的“第一舞台”。

近年来,武鸣区采取阵地长效运转、效能常态发挥、关怀长伴群众的“三个常态新思路”,恒心服务、细心管理、为民惠民,在常态长效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和自己的文明行为助力城市文明提升,以“聚水成涓”的文明实践点缀城市的文明底色。

5月30日,南宁市武鸣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明实践志愿者与方和村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向方和村小学学生发放学习书籍。

持恒心,筑美好之城

武鸣区已于2020年完成了城区、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全覆盖建设。但建好阵地只是前半篇文章,如何常态长效服务群众、助力城市文明提升,做好这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武鸣区寻求破解之法,转变“宣讲”“讲学”的单一“老套路”,通过探索阵地长效运转、效能常态发挥、关怀长伴群众的“三个常态新思路”,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新时尚”,构建城市文明“新风貌”。

构建了横向到村镇田间地头、纵向到全天候时间的阵地长效运转机制,为群众提供长效的文明服务。因地制宜,将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市民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公共文体设施串联成“15分钟实践服务圈”,将各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点)触角延伸至学校、企业、农村直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满足群众文化、健身、研学等各项需要。着眼于“不仅实践阵地处处开,还要实践阵地时时用”,在日常开放各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点)的基础上,建立了24小时实践阵地,全天候开放给群众,为群众学生提供自习、阅读、歇脚的休息室,让实践中心成为群众的“放松充电站”。此外,保证“实践活动月月有”,结合节日及学校寒暑假等时间点,每月开展“文明实践村村行”“我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点))过佳节”等文明实践系列活动20余场,拓展了民俗体验、非遗传承等活动,让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仅动起来,而且热起来。

8月23日,武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气象科普志愿者面向学生开展“编程赋能智慧气象,小小创客共护蓝天”为主题的暑期气象研学活动。

讲细心,促有序之境

“今年以来,不少新人在我们这里租用或购买壮族传统服饰,举行别具一格的壮族男女婚礼。”11月10日,武鸣区纳福彩绣的负责人陆兰珍说。

武鸣区传统婚俗流程包括接亲、送亲、成亲和回门等环节。武鸣区依托覃签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展示+情景体验”活动,该文明实践基地每年开设30多场壮族婚俗公益课堂,以沉浸式文化教育场景,倡导精简礼节、戒奢从简的文明理念,让群众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推动婚俗与移风易俗结合,如用壮族彩绣服饰、花轿替代豪华西式婚礼用品,降低婚庆成本。

据了解,武鸣区在开展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精心拓展文明实践的服务城市效能,通过放心出行、舒心畅游、爱心公益、贴心宜居、省心操办、热心服务等实践推动“六大文明行动”落地见效,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维护城市文明,让文明实践热度不减。

“放心出行”文明交通实践。发动交通警察、志愿者5300余人次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山歌唱响文明交通安全”等活动,2025年以来,累计劝导和依法处置不文明交通行为等18000余起,面向5000余人次宣传文明交通。“舒心畅游”文明旅游实践。发动梦想城旅游景区等景区设置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站等,2025年为游客50余万人提供文明旅游引导。“爱心公益”文明助人实践。依托“校城融合”的机遇,通过“把爱带回家 同心护成长”“情暖三月天”等爱心活动,关爱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1300余人次。“贴心宜居”文明家园实践。运用南宁市数字城管处置通的信息化技术,精准发力提升小区、农贸市场及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物5424吨,投放消杀毒饵药2轮次。“省心操办”文明乡风实践。提升25个移风易俗重点推进村的服务能力,结合各村实际,学习交流纳福彩绣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壮族婚俗,探索出统一厨房用具、红白事不收随礼、壮族婚俗节省豪华轿车礼服开支的具体特色,以点带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处处荡漾。据了解,现如今的武鸣众多村屯,红白事操办已从以前3天以上精简为现在2天以内,从以前35桌以上精简为现在25桌以内,从以前每桌菜600元以上精简为现在每桌菜450元以内,新办简办正在成为新风尚。此外,加强“热心服务”文明行业实践。各窗口单位积极参与“热心服务”文明行业实践,提供文明引导员协助办理、母婴室、医药等便民项目,2025年累计服务群众办事73000多件。

10月28日,武鸣区兴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情暖重阳 爱在兴侨社区”主题重阳活动,为社区老年人们过集体生日。

守初心,聚崇德之力

伴随着“吱呀”压榨声,米浆从磨具缝隙中汩汩流出,形成晶莹剔透的粉条;金黄的糖浆在铜锅中翻腾,氤氲的蒸汽裹着蔗香在空中弥散;揉搓糯米、染色静置、入屉蒸煮,等待五色糯米饭出笼时的欢呼……今年以来,“我在文明村学非遗”“非遗进校园”在武鸣区热浪涌动,方兴未艾,武鸣区以文明实践推广“乡土产业”,让生榨米粉、武鸣红糖、五色糯米饭等这些美食特产的制作得到进一步传承,也让文明实践“带”出更多经济效益。

武鸣区坚持为民惠民理念,通过念活“123”数字,服务群众关注关心的内容,让文明实践服务于群众需求,努力打造文明崇德且活力充沛之城。

打造群众活动“第一舞台”。注重“筑巢引凤”效应,不仅建好实践阵地,更着眼“引客来”。城区通过各文明实践志愿队了解群众需求,探索群众呼声高的AI、机器人、民俗等活动。截至目前,群众点单834项得到兑现,实践阵地成为群众活动的“第一舞台”。提供学生课后“第二课堂”。针对“家长忙”是当下众多家庭的一个实际情况,主动与辖区院校联建,在和平解放社区文明实践站建立“第二课堂”,“一对一辅导”填补“家长忙”带来的“辅导空白”,今年累计开办辅导课40余期,辅导学生约500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注重服务经济发展“第三产业”。近年来武鸣区禀赋沃柑、红糖、“三月三”等资源和非遗文化,“乡土产业”得到逐步发展。为此武鸣区今年在拓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也注重为助力经济发展,通过举办武鸣“三月三”“我在文明村学非遗”等实践活动,推广了武鸣区沃柑果汁、红糖奶茶、“三月三”等特产和文化品牌,2025年通过文明实践服务文旅旅游总消费500万余元。

记者:唐秋艳

通讯员:林荣美 熊莉 方海仕 韦豪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覃凤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5 记者:唐秋艳 通讯员:林荣美 熊莉 方海仕 韦豪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