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提升依法履职能力,畅通为企为民服务渠道。《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办法》明确,各地各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应按国家有关要求归并到12345热线,形成“一号对外”的政务服务“总客服”。12345热线及其分中心应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不具备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能力或者人工接通率低于60%的分中心,应将话务座席并入12345热线统一管理,但可保留原热线号码。原则上各部门不得单独开通政务服务热线。
12345热线成员单位包括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中直驻桂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等。成员单位收到热线工单后,即为工单承办单位。
为提升办理质效,《办法》创新建立多项运行机制。针对复杂诉求,组建由多部门参与的疑难工单评定小组,根据需要开展承办单位确定、判定整改和提级办理等工作;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强化基层统筹协调作用;对现场正在发生、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的噪声污染、劳动争议等事项,以及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建立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同时明确各类诉求的办结时限,从派单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计算,咨询类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求助类、建议类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类、举报类事项10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延长的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原办理时限的1倍。
《办法》还规范了诉求处理全流程,明确12345热线受理经营主体和群众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非紧急诉求。热线不受理通过邮寄、当面提交等渠道提交的诉求,属于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以及12388纪检监察举报电话、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热线等其他特殊热线处理的事项,可通过一键转接、三方通话等方式处理。此外,《办法》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对涉及工作秘密、敏感事项、非公开事项、个人信息的要严格保密。
记者:韩沛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