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鸣区陆斡镇调解室里,一场因农户建房用地引发的纠纷刚刚被化解。武鸣区陆斡镇人大代表调解员韦程云联合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与老党员,耐心疏导、摆法说理,最终让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握手言和。这样的场景,在陆斡镇早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武鸣区陆斡镇人大积极组织代表深耕基层社会治理一线,以“预防在前、优先调解、法治运用”的工作机制为抓手,将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陆斡镇调解室,基层矛盾调解现场。
“矛盾化解,预防是第一道防线,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将矛盾发现于未然,解决于未发。”武鸣区陆斡镇人大主席覃泽校的话,道出了代表们参与基层治理的核心思路。为筑牢“预防在前”的防线,武鸣区陆斡镇人大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矛盾纠纷摸排机制,通过让代表入户走访、电话问询、邻里打听等多种方式,对土地纠纷、劳资争议、城乡建设等各类潜在矛盾进行全面排查,再因案施策逐一登记建档,确保苗头隐患排查无死角。今年以来,武鸣区陆斡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案件摸排26件,其中涵盖土地纠纷16件、劳资纠纷3件、城乡建设问题4件及民政类问题3件。
一旦矛盾显现,“优先调解”便迅速发力,多元联动的调解模式成为化解纠纷的关键抓手。武鸣区陆斡镇人大打破单一调解壁垒,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各村熟知民情、善解矛盾的老党员、老干部等本土能人,吸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专业力量,组建起多方参与的特色调解队伍,让调解既有“人情味”又有“法治度”。在处理那羊村两户村民的宅基地边界纠纷时,武鸣区陆斡镇人大代表陶瑞灵请来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条款,还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从邻里和睦的角度耐心劝说,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在法理与情理的双重引导下逐渐冷静,最终达成“各让半米”的和解协议。这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调解理念,让该镇调解室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的首选之地,也让多起积压的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只有让群众知法、懂法,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武鸣区陆斡镇人大代表、镇司法所所长潘小敏深知法治引领的重要性。在参与调解的过程中,他始终将“法治运用”贯穿其中,既以法律为依据化解当前矛盾,更以纠纷为教材开展普法宣传。今年以来,辖区各级代表累计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等法律服务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记者:唐秋艳
通讯员:韦凤丽
编辑:罗竹君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李斯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